現代女性健康3大痛點解方:調整代謝同時解決腰酸背痛
本文整理女性健康領域常見的3大痛點,並歸納出預防方案,讓女性可以快速有效維持健康狀態。

近年性別平等主題日益受到關注,但就疾病的發生率來說,因為生理器官、荷爾蒙、生活習慣等因素,女性的確在某些疾病的發生率上與男性有顯著差異,以下將盤點近期女性健康領域中最常見的小毛病,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疾病,但也因為現代女性經常工作壓力過大、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育兒分工…等原因,導致忽略自己的健康狀態,讓這些常見的小毛病最後累績成身心健康的大問題。
本文將一次介紹3種最常見普遍的的女性健康問題,包含:過重及代謝症候群、下背痛及腰痛、情緒壓力等,並提供科學驗證的預防方案,讓女性有機會提早進行健康管理,如:定期健檢、使用免費篩檢資源預防疾病、或是利用健康險提供更多保障,同時也可以與保險公司合作利用專為女性設計的外溢保單,來進行健康管理。
女性健康痛點1—過重與代謝症候群,女性健康的隱形殺手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台灣女性的肥胖率逐年上升,35歲以上族群尤其明顯。與男性相比,女性因荷爾蒙關係導致基礎代謝率容易偏低,加上生活習慣:如忙碌、情緒壓力、久坐、高油高糖飲食…等因素,容易導致脂肪堆積,特別是腹部肥胖,同時腹部脂肪與胰島素阻抗、高血壓、高血脂的關聯性極高,形成所謂的「代謝症候群」。
常見因女性代謝症候群造成的疾病或症狀,包括:
- 體重增加
- 月經失調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 心血管疾病 (包含:心臟病、中風、心肌梗塞等)
- 腎臟病
- 脂肪肝
- 癌症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代謝症候群的定義是當一個人出現以下至少三種指標時,就代表患有代謝症候群:
- 腰圍:男性腰圍超過 40 英寸,女性腰圍超過 35 英寸(但不同種族群體的定義有所不同)
- 血液中三酸甘油酯:高於 149 mg/dL
- 高密度(好的)膽固醇:男性低於 40 mg/dL,女性低於 50 mg/dL
- 高血壓:收縮壓13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80mmHg或以上,或先前診斷為高血壓需要治療
- 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值 100 mg/dL 或以上、先前診斷為第 2 型糖尿病或正在服用糖尿病藥物
*在台灣,政府補助的免費健檢就可以確認上述代謝症候群指標,女性朋友可以善用該資源。
促進女性健康的飲食建議
改善肥胖與代謝問題的第一步,是建立健康飲食習慣。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提供的指南,目前對女性健康最有益的飲食法公認就是「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法是以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傳統飲食模式為主,減少精緻加工食品、糖分、酒類、反式脂肪的攝取,並以大量的蔬果、全穀類、魚類、海鮮、豆類、堅果、橄欖油等攝取為主。
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在減重、預防心臟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維持身心健康上皆有相關性,是希望預防慢性病的人可以參考的飲食法則。此外,地中海飲食也被認為在抗癌方面有一定的幫助,以下是地中海飲食法的要點:
- 多攝取蔬果、全穀、堅果與橄欖油
- 適量蛋白質攝取,如魚類、豆類與白肉
- 限制紅肉、加工食品與高糖飲料
促進女性健康的運動習慣
除了飲食的相關調整以外,同時也要特別注意運動習慣的養成,在台灣有5成以上成年女性運動量不足,而且研究發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女性從小就容易缺乏運動,導致延伸至成年。
但其實運動沒有這麼困難,如健走等低門檻運動,只要固定進行,也可以獲得多種走路的好處,如:降低心血管風險、降低血糖、減脂等,相比於健身房需要會費、教練、設備,或跑步需較強體能耐力,走路只要一雙鞋、一條路,隨時都能開始。但也可以同時享有各種健康的好處,同時因為開始走路的入門門檻低,並不像其他運動一樣需要額外學習的時間及體力成本,只要簡單把一些行程加入走路,就會對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好處,如定期遛狗、提前一站下車改成走路…等,都可以當作開始走路運動的第一步,是非常適合女性開始進行的運動習慣。
女性健康痛點2:腰背痛不是小毛病—有可能是子宮出問題?
根據知名期刊《The Lancet》(刺胳針)研究指出,下背痛是在歐洲醫生認證病假和提早退休的原因,同時對比其他骨骼肌肉疾病,腰痛背痛造成了更多經濟損失,可以知道腰痛背痛已經是全球領域的嚴重問題。
同時研究顯示,相對男性,女性更容易發生腰痛背痛等肌肉骨骼問題,而且持續性的下背痛可能增加女性死亡率,背痛腰痛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女性健康習慣、生理差異或性別角色,其中最常見的背痛腰痛危險因子包括:
- 年長:因為椎間盤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磨損進而導致疼痛
- 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BMI) 大於 25(超重或肥胖)的人更容易下背痛。因為超重會對脊椎造成壓力,所以女性懷孕期也有可能造成下背痛
- 太少運動:核心肌群無力,無法正確支撐身體,導致背部拉傷扭傷
- 不良習慣:吸煙、過量飲酒的人下背痛的風險更高
- 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顯示,憂鬱症與背痛之間存在關聯。但目前無法確認憂鬱症是否為導致背痛原因
背痛腰痛也有可能是由於以下幾種原因或疾病造成的症狀:
- 單純拉傷
- 椎間盤及脊椎問題
- 關節炎及慢性發炎
- 腫瘤
- 月經
- 子宮內膜異位
- 骨質疏鬆
*建議女性可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來確認是否因為上述原因導致腰痛背痛並積極針對原因治療
**目前國泰人壽已有設計專屬女性保單,當中理賠項目不乏容易造成腰痛背痛的疾病:如骨折、女性相關癌症…等。民眾也可以利用該外溢保單的外溢回饋,積極促進自己健康狀況之餘,獲得更多優惠及保費折減。
預防背痛腰痛,專家建議從小開始培養的10點女性健康習慣
1.多運動 (增強肌力、柔軟度、練習正確姿勢以及暖身):你可能會認為緩解背痛的就是要停止運動和休息。也許休息一兩天可能會有幫助,但休息時間太久可能對下背痛沒有幫助,因為規律的體能訓練才有助於緩解發炎和肌肉緊繃。
你可以向復健科醫生或健身房教練諮詢相關肌力訓練,這些練習可以幫助你學習正確的姿勢,此外進行瑜珈和太極拳,也可以幫助提升平衡和柔軟性。建議女性可以從低門檻的走路運動開始,不只可以幫助體能,同時對於情緒健康也有幫助,會有助因心理疾病造成的背痛狀況。
2. 保持健康體重:當體重過重,尤其是腹部過多脂肪,會導致重心轉移,對下背部帶來壓力,從而加劇背痛。
3. 戒菸:吸菸會限制含營養物質的血液流向脊椎,同時吸菸會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因此吸菸者特別容易出現背痛。
4. 注意姿勢:包含站立、坐姿的姿勢。站立時身體要保持輕鬆但平衡挺直,可以背對牆壁進行練習。坐下時要保持背部挺直,或選擇有腰靠的椅子。
5. 優化書桌及辦公桌:許多人會因為螢幕過小或因為使用筆記型電腦而前頸椎,或彎腰駝背,長時間會對頸部上方的脊椎骨造成壓力,從而引發頭痛以及背部和頸部疼痛。
6. 多伸展休息:每打字10分鐘,至少停下打字20秒,站起來做個伸展運動。每20分鐘,即使中間休息了一會兒,也要站起來,離開電腦至少2分鐘,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放鬆緊張的肌肉和僵硬的關節。
7. 小心提重物:要注意提重物的姿勢,不要只彎腰提重物。正確的姿勢應該是彎曲膝蓋並下蹲,收緊腹部肌肉,站立時將重物靠近身體。讓腿部和背部負責提舉。提舉時不要扭動身體,如果可以,將重物放身體前方,使用推力而不是用拉力,這樣推力的方式對背部更友善。
8. 避免穿高跟鞋、緊身衣物:它們會改變你的重心,影響彎腰或行走,因此可能拉傷你的下背部,或加劇腰痛背痛,建議選擇一吋(約2.5公分)以下的鞋跟。
9. 選擇合適的手提包或公事包:購買帶有寬肩帶且可調節的背包或公文包,攜帶沉重且沒有肩帶的包包或公事包時,應經常換手,避免將所有壓力集中在身體的一側。為了減輕負擔,請定期清理包包、公事包、背包和其他攜帶物品中不需要的物品。
10.日常飲食注意骨質保健:日常補充高鈣食物(如黑芝麻、小魚乾、豆製品)、日曬15分鐘合成維生素D,並視情況補充保健品,同時避免過多油炸或甜食,因為油炸及甜食可能造成身體發炎反應,導致腰痛背痛更容易發生。
女性健康痛點3:情緒問題—女性憂鬱與焦慮的真實面貌
根據高雄醫學大學分析台灣生物資料庫資料,發現台灣女性憂鬱症比例高於男性,從青春期開始顯著增加,可能與女性荷爾蒙與生活壓力、社會期待角色…等因素有相關,同時當年齡漸長,女性可能因孕期、更年期以及更容易罹患糖尿病、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症狀,導致更容易有情緒健康不佳的問題。
同時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女性較容易有睡眠障礙,對壓力反應較敏感,這樣長期容易演變心理健康狀況,例如焦慮症、憂鬱症…等。
養成自我照顧心理健康的習慣
想要脫離情緒泥沼,除了尋求專業協助,也可從日常生活中建立「心理韌性」。以下提供維持維持良好情緒健康的實用策略與每日練習
雖然情緒波動是人類正常的反應,但若能善加管理,將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水準。以下是經科學實證的日常情緒健康守則:
1. 每天 10 分鐘的靜心或冥想練習
靜坐冥想已被證實可降低焦慮、提升正向情緒。每天冥想 10 分鐘,連續 8 週,就可明顯降低大腦杏仁核的過度活性,有助於調節情緒。初學者建議可使用國泰人壽 App中「FitBack健康吧」功能搭配冥想引導,幫助入門者進入冥想狀態並養成習慣。
國泰人壽認為,心理健康是生活富足的重要關鍵。對此,國泰人壽將透過旗下「FitBack健康吧」與線上心理諮商服務「couchspace 沙發心理」結合,攜手打造心理正念冥想引導練習,結合「FitBack健康吧」的壓力檢測任務,為每位用戶打造內心平靜、穩定情緒的管道。
2. 維持規律的運動與作息
規律運動(每週 3 次以上,每次 30 分鐘)可提升多巴胺與血清素的濃度,是天然的「快樂荷爾蒙」。同時,早睡早起也有助於維持褪黑激素與皮質醇的平衡,降低焦慮與憂鬱指數。
成人每日應維持 6小時以上睡眠,並避免睡前過度使用 3C 產品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3. 建立支持系統與情緒表達出口
與人連結是人類天性,也是穩定情緒的關鍵之一。當感到低潮或焦慮時,與可信賴的親友聊聊,或是尋求心理諮商專業協助,有助於釋放壓力。
4.不要反芻過去的情緒以及事件
不要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回想過去的負面事情,以免在心裡把負面事件的感受過於放大,將專注力拉回現在,做一些愉快放鬆的活動,像是閱讀、散步或與朋友聊天,或是將情緒本身先放下,關注事件本身並思考解決方法。
從小養成5大健康習慣—可能壽命增加14歲
事實上健康並非短期行為,而是長年累積的結果。許多慢性病、骨質流失、代謝失衡與心理疾病,都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根據哈佛大學發表的長期追蹤研究,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對比沒有健康生活習慣的女性,平均壽命相差14歲,這些生活習慣不乏上述曾經提過女性健康建議,包含:
- 健康飲食
- 不吸菸
- 飲酒不過量
- 每周至少3.5小時中度以上運動
- 保持體重及健康BMI
以上五項關鍵習慣,建議應該從小或至少在年輕時開始培養,讓身體在未來的每個階段都能維持最佳狀態,同時也建議利用健檢持續追蹤健康指標。
在這個步調快速的時代,女性不僅是家庭照顧者、職場戰士,更是自己健康的守護者,從上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肥胖代謝、骨骼肌肉到情緒心理,每一項健康議題都環環相扣,甚至成因互相都有關聯,希望女性可以持續養成或保持上述科學驗證的健康習慣,才能讓每位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綻放健康自信的光芒。
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