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身心健康的10種方法,結合科學打造更健康的生活
本文將介紹身心健康的10種方法,幫助民眾理解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科學實證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身心健康也因此成為許多人關注的核心議題。根據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全球有超過10億人正面臨心理壓力相關問題。本文將同時從生理與心理健康層面出發,整理出10種經科學實證有效的生活習慣,幫助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升身心健康,幫助民眾能快速找到、學習並實踐這些方法。
為何維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維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不僅能降低罹患慢性病與精神疾病的風險,更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與社會適應的完全狀態。當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有更多能量應對工作與生活挑戰;當心理穩定平衡,也更容易做出正向決策、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
研究指出,身心健康的人可以提高工作表現,同時身心健康的人較為長壽。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健康狀態可以傳遞給家人與社群,產生正向的連鎖效應。對個人而言,身心健康是一切成就與幸福的基石;對企業與社會而言,健康的人口結構更是永續發展的核心,以下將介紹維繫身心健康的10種方法:
一、規律運動:每週運動150分鐘提升身心健康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成年人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游泳或腳踏車。運動除了有助於控制體重與預防心血管疾病外,規律運動也能提升血清素濃度,減少焦慮與憂鬱的發生率。
建議做法:每週運動150分鐘,可以分配到個別天數進行:如一週五天各30分鐘,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以提高持續運動的意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優質睡眠:每晚7-9小時的修復黃金期
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研究指出,成人若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抑鬱症風險顯著升高。睡眠跟身心健康有極大關聯,睡眠時不僅修復身體機能,良好的睡眠也有助於腦部清理壓力相關的代謝廢物,可以幫助您更好地調節情緒健康,並提高學習和注意力等認知能力。
建議做法:保持固定作息、避免睡前使用3C產品,可輔以冥想或輕音樂協助入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冥想與正念:緩解焦慮、提升心理健康的利器
正念冥想能顯著緩解焦慮增進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當作是維護身心健康的一項重要工具,只要進行20分鐘的正念冥想,就可以降低焦慮與憂鬱的情況,因為在冥想中大腦的構造可能會被活化,而讓焦慮的情況降低。
建議做法:每日早晨或睡前進行5~20分鐘正念冥想,可下載國泰人壽APP使用其中的《FitBack健康吧》進行心理正念冥想功能來進行輔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均衡飲食:地中海飲食降低慢性病風險
地中海飲食富含蔬果、全穀、橄欖油與適量魚類,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與阿茲海默症風險,採用地中海飲食可降低約20%死亡風險。地中海飲食的特色如下:
- 使用橄欖油作為主要脂肪攝取來源
- 減少紅肉攝取,每周食用魚肉及其他白肉
- 隨餐食用少量葡萄酒
- 大量攝取多元豐富的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食物
- 適量食用堅果種子
建議做法:採用地中海類型的飲食,每日攝取至少五種不同顏色的蔬果、使用植物油取代動物油、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攝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建立社交連結:良好人際關係是身心健康關鍵
哈佛大學進行超過80年的「成人發展研究」顯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身心健康的關鍵,親密的人際關係比金錢或名望更能讓人們終生幸福。這些人際關係的支持,有助人們延緩身心衰退,甚至比基因、社會階層、智商更能預測人類的壽命,相反,孤獨感則與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早逝風險有密切關聯。
建議做法:每週主動與朋友或家人互動,參與社團、志工或興趣班增加人際互動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培養感恩心態:心理學證實可提升幸福感
心理學家Robert Emmons的研究指出,每天寫下3件感恩的事,持續3週後,個體的幸福感顯著提高,且壓力指數下降。這種簡單的正向心理練習可顯著改善心理健康,英國華威大學學者Alex M Wood 的研究也指出,感恩會帶來身心健康,同時有練習感恩的人,在調查時展現較低的壓力和憂鬱指數。
建議做法:每天寫日記或感恩清單,習慣從生活小事中尋找正面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定期身心健康檢查:預防勝於治療
根據《台灣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癌症及慢性病多數可透過早期篩檢降低死亡率。定期健康檢查能及早發現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等慢性病風險因子。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存活率,在生活中,除了可以透過醫療照護人員為自己健康把關,民眾也可以為自己的健康採取行動,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多攝取均衡飲食、每周適量的運動,主動定期做健康檢查,檢查結果若有任何疑慮,建議一定要諮詢醫師,才能真正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台灣國民健康署也有提供民眾常見的5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
1.乳房X光攝影檢查(乳癌):40歲至74歲婦女,每2年1次。
2.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3年1次。
3.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45至未滿75歲民眾,40-44歲具家族史民眾,每2年1次。
4.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
5.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肺癌):
具肺癌家族史:45-74歲男性或40-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
建議做法:每年進行一次完整健康檢查,40歲以上可加做癌症篩檢(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遠離菸酒:減少身心健康的損害風險
吸菸對身心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所有可預防的病因中,吸菸是最大死因之一,吸菸每年在全球導致800萬人死亡,其中更危險的是二手菸,二手菸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和肺癌,每年導致約130萬人提早死亡。同時吸菸也與憂鬱症及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發生相關。
WHO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酒精列為一種有成癮性及毒性的物質,且根據其長年累積的多篇研究表示,飲酒會危害身心健康並與 200 多種疾病有關,同時會增加多種癌症風險,包含乳癌、肝癌、頭頸部癌症、食道癌和大腸癌…等。
建議做法:從以上研究可以知道,菸酒對身心健康有絕對不利的影響,如有菸酒習慣,可尋求門診或戒癮支持團體協助,逐步減量或戒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自然接觸:接觸大自然能增加身心健康
與自然接觸(如走入公園、山林、海邊)能增加身心健康,甚至只要接觸20分鐘,就可以有效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濃度。大自然中的綠色與陽光能提升多巴胺與血清素,改善情緒健康。
建議做法:每週安排戶外活動,如步行於林蔭道、郊外健行或參加戶外瑜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學習與成長:持續學習延緩認知老化
根據《The Lancet》2020年的研究報告,持續學習可有效降低失智症發生率。知識學習及認知遊戲不僅刺激腦神經連結,也能提高生活滿足感與自我價值。
建議做法:每週學習新技能(語言、音樂、繪畫、數位應用),參與線上課程或讀書會增強認知彈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要身心健康,從生活中的小習慣開始
提升身心健康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從每天的選擇與行動中累積出來的成果。國泰金控致力於推廣全民健康意識,鼓勵每位民眾從以上10種生活習慣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逐步實踐。從今天起,養成這10項生活習慣,不僅是為了現在的自己,更是投資幸福未來的關鍵。
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