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永續架構
永續發展與企業核心職能密不可分,因此國泰營運三大引擎分別對應國際永續框架:永續保險原則(PSI)、赤道原則(EPs)、責任銀行原則(PRB)與責任投資原則(PRI),將環境、社會、治理(ESG) 納入核心營運中,包含風險管理、商品與服務、營運管理、售後管理、資產投資,透過重視永續,掌握趨勢與機會風險,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落實企業獲利、社會共好、環境永續之三贏。
永續保險原則(PSI)
2016年國泰人壽成為亞洲首家自行遵循聯合國永續保險原則(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 PSI)之壽險公司,國泰產險亦於2017年自行遵循PSI,制訂短、中、長期目標,將ESG整合於組織制度中,接軌國際並引領產業永續發展。
赤道原則(EPs)
國泰世華銀行於2015年成為台灣首家簽署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 EPs)之銀行,為大型專案融資建立嚴謹的環境社會影響控管機制,並進一步將此精神納入企業授信流程中,落實業務成長與永續發展之雙贏目標。
責任銀行原則(PRB)
國泰世華銀行於2018年底率先對外宣示自願遵循聯合國「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 PRB)」,並於2021年2月成為台灣首家遵循責任銀行原則執行成果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確信之銀行,持續結合銀行核心職能逐步推動PRB,發揮金融業的影響力,促成企業與社會及環境的共榮發展。
責任投資原則(PRI)
2015年國泰人壽成為台灣首家自行遵循PRI之金融機構,國泰相信機構投資人有責任對金融市場及被投資公司產生正面影響力,因此積極將ESG整合於投資流程中,並採取主動議合的方式,藉由金流的力量促進被投資改善ESG管理,創造產業與社會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