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投保前必看,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健康險?一篇完整解析
健康險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持續增加,原因來自人口結構的改變、醫療技術及成本的日新月異,本文將簡介常見的幾種健康險種,方便民眾在選購健康險、醫療險相關產品時能夠更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在現代社會,「健康險」不再只是選擇,而是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的重要保障,根據202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健康報告指出,目前在全球有20億的貧困人口,當中就有50%也就是10億人是因為醫療費用而導致貧困。而在台灣,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台灣民眾自費醫療支出占經常性醫療支出,比重高達37.1%,遠高於日本、南韓、美國等發達國家。由此可見,即便有被譽為「台灣之光」的全民健保,民眾仍得承擔大量「非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的自費醫療費用。同時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雖然台灣已有全民健康保險,仍然有超過4成的癌症治療費用需要依靠健康險的理賠支付,其中罹癌患者中有超過6成使用過自費負擔,近2成5癌症病友花費超過百萬元,因為這樣所費不貲的開銷,並無法完全由全民健康保險來支付。
面對這樣的嚴峻的現實情況,「健康險」的重要性變得空前重要。簡單來說,健康險不只是支付醫療費用的工具,更是防止疾病拖垮家庭財務的關鍵防線,根據研究顯示,如果有家族成員罹患重大疾病,沒有健康險的家庭很有可能財務崩潰。
此外,因為隨著人口老化趨勢加劇,疾病型態轉變(如:癌症、慢性病、失能增加),醫療支出只會不斷上升,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台灣平均每年每人醫療支出,相較10年前增加超過50%。因應這樣的社會變遷,現在在台灣,除了病後理賠以外,民眾也可以利用外溢型健康險來提前促進自身的健康狀況,避免最後落到罹病的最壞情況。
綜合以上,在這種環境下適當投保健康險,不僅能分散高額醫療費用的風險,還能加入保險公司提供的健康計劃,提前照顧健康預防疾病。這種「事前準備」的觀念,正是現代財務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見健康險種類介紹:選對保障,才能真正安心!
選擇合適的健康險商品,必須了解各種不同類型的保障內容,因為現代保險商品持續發展,涵蓋非常多不同種類的健康險產品,本文根據目前政府公告及市場健康險資料,整理出目前台灣市場上常見的7大健康保險類型,每一種都有其獨特功能與適用族群,本文整理出較常見的類別如下,但根據不同的保險公司規劃,有可能將這些不同類型的保障互相整合:
1. 重大疾病險
如果保戶罹患相關疾病時可以獲得保障的保險商品
重大疾病的定義是根據保險同業的規範來進行認定,其大致上包含特定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肌梗塞、中風…等)時,近期因重大疾病的治療持續發展許多新興治療技術(如:標靶藥物、細胞治療)仍須高額自費,這時會更為凸顯重大疾病險的重要性。
2.重大傷病險
此類保險不僅能補助醫療費用,也有機會涵蓋康復期長時間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
重大傷病險與重大疾病險不同,主要保障範圍是政府核定的重大傷病項目(如:全身性紅斑狼瘡、克隆氏症、全身性硬化症…等)根據健保署資料,2024年統計近5年曾領有持有重大傷病卡者有近168萬人。
3. 醫療險
醫療險是健康險的一種,旨在支付醫療費用,包括住院、手術、門診等。
依理賠方式可以分為「定額給付」和「實支實付」兩種。定額給付型醫療險,例如住院日額型,會依照住院天數或手術倍數等固定金額理賠,而實支實付型則按照實際醫療費用,在保單限額內給付。理賠的種類多元,包含:住院醫療、手術、門診、或是藥品等等。
4. 傷害醫療險(傷害險)
專門針對意外傷害事故(如車禍、運動傷害、工地事故等)導致的醫療費用提供保障。
傷害險可以用來填補因意外造成的實際醫療損失或手術、醫療材料等費用。根據交通部年統計,台灣每年因交通事故人數接近40萬人次。如果單靠一般健康險,可能無法涵蓋突發意外所產生的高額醫療支出,因此搭配傷害醫療險能更完整防護日常生活風險。
5. 癌症險
癌症險顧名思義就是專門針對癌症診斷、治療所提供的專屬保障。
根據台灣衛福部數據,台灣癌症罹患率持續攀升,2022年新發生癌症個案超過13萬人,平均每5分多鐘就新增一名癌症患者。癌症保障險通常包含診斷金、住院金、手術金、化療/放療給付等,有助於病患全方位抵抗癌症期間的高昂費用。
6. 長照失能險
長照失能險是當被保險人需要長期照護,或因意外或疾病導致失能時,提供保險補助。
當被保險人符合保單條款中的失能程度時,保險公司會提供一次性給付或分期給付的保險金,用於支付醫療費用、長期照護費用,以彌補收入損失。
7. 外溢回饋型健康保險
外溢保單是新興趨勢,鼓勵被保險人養成健康習慣(如:運動、定期健檢、不吸菸),達成特定健康指標後,享有保費折扣或回饋金。
有外溢回饋設計的保單,不僅讓保險從「事後補償」轉型成「事前預防」,也符合全球保險科技化、健康促進的趨勢。在台灣,民眾可以搭配外溢保單,參加保險公司的走路送點回饋計畫、在運動同時獲得更多的點數回饋或保費折抵。甚至不只生理健康相關的活動案型,國泰人壽也針對旗下APP- Fitback健康吧設計心理健康、情緒健康的相關服務,希望與保戶一起邁向身心健康的未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健康險?4大關鍵注意事項
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健康險商品,許多人常感到迷惘。事實上,選對保單比選便宜保費更重要。以下4大注意事項,可幫助你有效評估並挑選最適合自身需求的健康保險方案:
1. 了解自身健康風險與家庭病史
首先應檢視個人的健康狀況與家族病史。例如若家族有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史,應優先考慮重大疾病險與癌症險;若從事高風險職業(如工地、運輸業),則應配置傷害醫療險。
2. 保障內容是否涵蓋實際需要?
別只看「理賠金額」,更要看「涵蓋範圍」。例如有民眾購買實支實付的險種,但住院時因為要省費用,所以選擇健保病房,結果因為實支實付保單僅給付自費選項,所以沒有獲得理賠。舉例來說:若你認為有機會選擇自費治療,則可額外加保「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在選購保險商品時,同樣類型的險種,對於疾病程度與理賠條件可能也不完全一樣,需詳讀條款避免未來理賠爭議。
3. 預算與保費支付能力的平衡
投保應量力而為,如果是不具儲蓄條件的健康型保單,不建議一次購買過多高額保單造成財務壓力。如果是單身的個人則建議將保費支出控制在年收入的5%~7%範圍內,並考慮是否有長期繳費能力。根據國泰人壽對年輕人初次保險規畫建議,19~34歲初次投保者可選擇醫療險及意外險類型的健康保險,再依個人需求逐步擴增其他險種及保障。
4. 注意除外責任與保單等待期
部分保單對「特定疾病」設有等待期,在這段期間若發病,保險公司可不予理賠。保單也通常設有「除外責任」,如保險前的既有疾病不理賠、被保險人的故意或高風險行為不理賠等狀況,所以務必在簽約前請保險業務詳細說明,並索取相關條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早規劃健康保險,就是為未來加分
無論你現在多健康、多年輕,風險無所不在。健康險的價值,不只在理賠那一刻才顯現,而是在讓你擁有面對未來風險的「底氣」。尤其隨著科技進步與保險商品多元化,健康保險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契約,而是成為一種健康管理、財務規劃與家庭防線的智慧選擇。
從了解健康險的重要性、掌握保障類型、深入認識外溢機制,到學會挑選適合自己的保單,只要做好準備,任何人都能為自己與家人打造一份真正穩健的未來。
總結來說,健康險不僅是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投資,更是對未來財務安全的保障。從重大疾病、醫療費用到意外傷害與失能扶助,每一種保單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重要性。在這個變動快速、健康風險日益升高的時代,無論你是初入職場的新鮮人、中年轉職者,或是即將邁入退休階段的族群,提早了解、規劃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險組合,才能真正享受無憂的健康生活、安心未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