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力 Empowerment 是什麼意思?社區、女性、人才培力計畫有哪些?
本文將介紹培力在不同面向上的定義,以及政府、企業、民間機構推動的各式培力計畫

培力(Empowerment)的意思是什麼?
培力(Empowerment)是指提供人們適當的支持及資源,提升人們採取行動、實現目標的能力,進而對自己的生活擁有掌控感的過程,又被翻譯為:賦權、賦能、增能。
當培力在個人層面上被良好地實踐時,可以幫助個人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視、聲音被傾聽及支持,並擁有和他人一樣平等 的權利,能夠享有平等、良好的生活。
除了在個人面向上落實培力外,社會上也可以在多元的面向上落實培力,包括:社區培力、女性培力、人才培力等四種常見的培力面向,本文將逐一進行介紹。
社區培力(Community Empowerment)是什麼?與社會培力有什麼不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社區培力指的是使社區能夠增強其對生活的掌控能力的過程,而「社區」一詞也包含了社群的意思,除了指一群人在地域上有連結外,也可以是在興趣、關注事物或身分認同上有交集的團體。
社區培力的目的是重新分配政府、機構、社區和公民間的權力,透過支持、提升社區居民在「與自身相關且重要的事物」上的參與度,讓居民能夠控制、影響這些重要事務的決策,並以居民為主體,建立出社區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互相支持的機制。
「社區培力」與「社會培力」並不相同,社區培力以社區/社群作為主要概念,而社會培力指的則是以個人或集體行動,來改善社會上各式主體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國泰金控支持 TFT 帶動教育改革、國泰金控透過課程/營隊/競賽培養青年永續力。
社區培力的重要性
社區培力促使最了解居住地或重要議題的人們,主動參與社區/社群事務,並將資源運用到最關鍵的地方,同時也增強了人們能夠改善生活、幫助他人的信心及能力。
落實社區培力,能夠帶來以下幾項關鍵好處:
- 打造反應更快、更有效率的社區服務。
- 透過改善人們的自信、自尊及各項福利措施,提升社區建設、生活品質。
- 強化、改革與落實地方民主制度。
- 居民更加關注公共事務,加強政府機關、民選代表的問責制。
- 居民更大程度地參與各項公共事務推動,間接促使社區與政府機構間的信任、信心。
- 幫助人們更加在意自身福祉及生活品質,進而有助於健康促進的落實。
政府的社區培力計畫及案例
落實社區培力能夠讓居民直接且有效率地反應需求、參與決策,幫助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同時節省不必要支出的浪費,因此社區培力一直是政府致力推動的方向,以下將舉幾個政府的計畫或政策為例:
案例一、澎湖縣政府社區培力
澎湖縣政府社會處網站建立了社會培力專區,供民眾查詢社會處提供的各項社區培力計畫,例如:
案例二、新北市社區營造
新北市社區營造計畫以「培養社區自主營運」為目標,希望喚醒居民對社區的認知及動力、培育社區營造人才等,促進居民自發性參與、規劃,並共同打造、維護社區,最後達成永續社區經營。
企業、民間機構的社區培力計畫及實際案例
企業及民間機構也是社區培力推動的重要助力,以下將舉數個由企業、民間機構推動的社區培力計畫為例:
案例一、國泰人壽幸福農場
國泰人壽為營造長者在地安老的環境,與長照機構、社會局合作,打造適合長輩耕作的無障礙「幸福農場」,運用綠色園藝帶長者走出戶外、與他人交流,進而促進長者身心健康,同時舉辦各式園藝課程、共餐活動。截至 2022 年為止,已打造四座菜園、超過 100 位長者受惠。
以新北貢寮的雙玉社區幸福農場為例,長者間會互相交流種植山藥的心得和技巧,並分享以山藥製作的料理,甚至會有當地小學來參訪,國泰志工會協同長輩一起介紹山藥特色。
案例二、萬華文創門市人員培訓課程
為打造萬華在地人才所舉辦的「萬華文創門市人員培訓課程」,是由台北仁濟院、多個民間社福團體組成的萬華社區協力聯盟、萬華社區小學合力舉辦。
課程以萬華文化為出發點、向外找尋連結,進而想出了「文創門市」的提案,並秉持著在地訓練、在地留用的精神,培訓多個生活圈集中在萬華的學員,在當地文創門市實習,例如: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龍山文創 B2 等。
案例三、Fun 幸福社 有聲書推廣
國泰投信內部自發性成立的公益社團「Fun 幸福社」,與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廣學會合作,由國泰員工擔任志工,將電子有聲書籍進行編排與校對,截至 2022 年已完成 495 份電子書檔案、共計有 99 位員工擔任志工。
女性培力(Women Empowerment)是什麼?包含哪些領域?
女性培力是一段「透過教育、政策等方式,培育女性意識到性別不平等權力關係的能力,進而能夠看見工作場所、家庭、市場或社區等場域中的不平等,並且為自己和他人發聲」的過程,過程中包括了提升女性自我價值感、工作技能、自力更生的能力以及能夠帶動社會改革的影響力等,幫助女性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
女性培力可具體落實在職場、教育、社區等場域,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UNGC)和聯合國婦女署(United Nations Entity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合作制定出一套女性培力原則(The Women’s Empowerment Principles, WEPs),目的在於強化各場域的女性權能:
- 原則一、建立有助於「促進性別平等」的高階企業領導階層:例如:將性別議題政策制定為全公司目標,並將其推動進度納入績效考核。
- 原則二、平等對待所有男女員工,尊重、支持人權及不歧視他人:例如:男女同工同酬。
- 原則三、確保所有男女員工的健康、福祉和安全:例如:制定工作場域暴力零容忍政策,包括言語及肢體,並預防性騷擾。
- 原則四、提供女性員工有助於職涯發展的教育及培訓:例如:確保男女員工獲得同等的教育、培訓機會。
- 原則五、在行銷、供應鏈及企業發展中實踐女性培力:例如:要求企業合作夥伴共同遵守平等共融政策。
- 原則六、 透過社區倡議、宣傳來推廣平等理念:例如:企業利用慈善活動或捐款計畫,直接展現對平等的支持及承諾。
- 原則七、評估並公開報告企業在性別平等實踐上的進展:例如:公開企業在性別平等上的政策。
女性培力的重要性
女性培力幫助女人發揮完整的潛能,提升女性工作發展機會及收入,並進一步實現性別平等。如此一來,女性不僅能為社會貢獻更高的生產力,也能為自己做出更正確的決策,例如:孕婦能為自己選擇更好的產前/產後護理及醫院,實現更健康、安全的人生。
女性培力同時解開了性別的束縛,讓男性、多元性別也能在更多非傳統領域自由發揮潛力,促使所有人更好的分工,幫助社會、家庭更加蓬勃發展。
女性培力亦被聯合國列入永續發展目標 5——性別平等中,將性別平等視為基本人權,並致力消除對女性的一切歧視、暴力、性剝削等,以及提升女性教育、參政等權利。
政府的女性培力計畫及案例
培育女性人才、提升性別平等意識不僅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一,也是臺灣政府重要政策方向,以下舉例說明:
公私部門女性人才交流——行政院
為確保婦女享有參與公共生活、決策的平等機會,並擴大政治、公共事務上不同性別代表的參與,行政院自 2018 年起開始辦理公私部門女性人才交流研習活動,截至 2024 年已邁入第七屆。
今年的研習活動內容包含了我國重大政策、政府組織運作、性別平等國際重要趨勢等主題,並邀請了公私部門 30 位高階女性菁英參加,除了培力各領域女性人才參與公共事務外,也讓國家政策納入更多不同性別觀點。
臺北市婦女館——臺北好人家
「臺北市婦女館-臺北好人家」由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由臺北基督教女青年會經營管理,結合各式講座、課程、主題展覽等,推動性別意識、女性培力等議題,例如:「戰火中的女性:角色、挑戰、力量」講座、「打破界限:障礙女性生活圖景」展覽等。
彰化夢想館——彰化縣女性培力協會
由彰化縣女性培力協會承辦的彰化夢想館,以落實各項婦女、性別平等議題等政策為目標,整合了彰化縣婦女福利資源、舉辦各式相關活動,例如:「數位技能工作坊(以希望重返職場的彰化婦女為優先)」、「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稱謂貼紙服務」等,希望喚醒民眾多元性別意識並培養女性人才。
AWE 科技女創印太高峰會
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與美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的「AWE 科技女創印太高峰會」,以「科技女力」為主題,探討女性在科技領域的挑戰及影響力,希望促進各地區女性創業者合作,同時發揮臺灣科技專長、經驗,帶來更多科技創新(例如:AI、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於商業模式的啟發。
在推動性別平等上不遺餘力的國泰金控,與 Meta、女性科技促進會(Advancing Women in Tech, AWIT)一同受邀參加高峰會,並擔任講師及業師,共計影響 96 位女性創業家。
企業、民間機構的女性培力計畫及實際案例
不止地方公益團體發起女性培力工作坊、課程,許多企業也一同參與女性培力計畫,確保女性在工作場域也享有平等的競爭、培訓機會,以下舉例說明:
臺中婦女培力——助受暴婦幼迎向朝陽(勵馨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看見受暴婦女生活重建的不易,提供遭受家暴、性侵害等婦女培訓、就業、子女照顧托育等幫助,讓受暴婦女可以重拾信心,找回對生活的掌控力。
國泰金控女力技術年會
由國泰金控舉辦,號召超過 25 位來自科技、金融、新創等領域的科技女力專家共同分享、激盪,是臺灣金融產業首次結合「女性」與「金融科技」的技術盛會,除了希望透過跨領域專家的分享,提高女性人才加入金融業意願外,也期待招募更多跨領域女力進入國泰金控。
國泰金控將女力視為培力主軸
國泰金控重視企業永續,聚焦永續發展於三大主軸:「健康、氣候、培力」,其中又以「女力」作為推動培力發展的關鍵,並積極將性別平等議題納入公司整體政策,落實職場暴力零容忍、男女機會平等、同工同酬等具體措施。
在國泰金控持續改革、實現多元共融職場的努力下,國泰金控再度於 2023 年入選彭博性別平等指數,甚至在性別薪酬平等、包容文化、性騷擾政策方面獲得近滿分,成為業界標竿。
人才培力是什麼?
人才培力指的是企業或組織單位提供資源或機會給潛在的人才,在台灣「人才培力」與「人才培育」的意思相近,常可見於公部門、企業等各項人才培育計畫中,例如:原住民族文化人才培力計畫、偏鄉技職教育培力計畫等。
政府的人才培力計畫及案例
提供民眾各式專業技能培訓,讓每個人可以發揮所長、為社會貢獻,是政府持續努力的方向之一,以下舉例說明:
教育部公共事務人才培力課程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為培育青年對於公共事務的敏感度及思辨能力,特以 18-35 歲、對公共議題相關討論/籌辦有興趣之青年為對象,舉辦公共事務人才培力課程。
課程內容帶領學員參與不同規模場域的公共事務案例(即全球、國家、地方及校園等),從中了解公共事務的運作過程及所需知識,以期激發學員的熱忱、進而投入參與。
T-Cross 在地數位種子人才培力方案
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主辦、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執行,以「協助偏鄉培育數位人才」為目標,可由鄉鎮市區數位發展分群二、三、四之場域,搭配數位人才提出申請。
提出申請之場域需提出與場域切身相關之數位問題,並與數位人才共同擬定解方,主辦單位則會提供數位專家和其他面向的專家(例如:社福、財經、管理或行銷等),以及線上學習資源,幫助申請單位將解方付諸實現。
此外,數位人才也能在過程中提升專才/跨領域能力,同時累積人脈、拓展職涯發展可能性。
企業、民間機構的人才培力計畫及實際案例
許多企業、民間機構也長年為人才培力提供支援,並善用企業、機構所能帶動的人力、資源,讓人才培力計畫更加多元豐富,以下舉例說明:
國泰 X TFT
國泰金控自 2016 年起,長年支持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 TFT)實現人才培力,培養各界人才師資、消弭偏鄉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截至 2024 年已吸引約 5,600 人報名、成功培育 373 位影響力教師,並投入 85 所偏遠小學、培力近 7,000 位偏鄉學童。
2020 年曾推動的「跨界」人才合作計畫,更是國泰金控與 TFT 合作的創舉,讓不論是同時錄取國泰及 TFT 的人才,或是身為國泰員工錄取 TFT,都可以優先完成 TFT 的兩年計劃後,再至國泰報到/復工。若是 TFT 校友,也能在應徵國泰職缺時,獲得優先面試機會。
國泰金控將培育計劃打造成雙贏的局面,不僅 TFT 找到更優秀的人才,國泰金控也藉此「外部人才培訓班」,強化員工靈活思維、持續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企業對多元人才逐漸提高的需求。
國泰獎學金:國泰卓越獎助計畫、國泰圓夢計畫
國泰金控長年提供各式獎助金、圓夢金,提供學子們在教育、實踐目標上的支持,並針對偏鄉、弱勢群體給予額外名額,以實際資源支撐青年培力,例如:
- 國泰圓夢紀錄獎——宜蘭孝威國小:
國泰圓夢紀錄獎鼓勵圓夢計劃指導老師,以影像、文字記錄學童逐夢故事,透過親身參與、從旁協助/觀察的老師視角,轉述學童合作、付出及成長的真實過程,讓圓夢歷程完整保留,成為孩童人生的養分、傳承教育理念。
以宜蘭孝威國小的資源活化隊為例,帶隊的張芳嫺老師以文字紀錄下 12 名師生利用廢材、製作木食器,最後義賣籌措畢旅經費的歷程,體現出過程中的艱辛,以及學童付出、成長的精神。
- 國泰卓越獎助計畫——特色獎助:
國泰卓越獎助計畫分為「特色獎助」、「卓越學子」、「卓越紀錄獎」,其中的特色獎助類,獎助青年就社會議題做公益提案、特色研究,例如:環境永續行動、教育及社區發展等。
以曾獲獎的跨校團隊「友膳食嚥家」為例,團隊專注高齡長者的友善飲食設計,透過飲食調整、營養教育及在地社區力量,為吞嚥、咀嚼困難的長者打造健康營養的菜單。
- 國泰學童圓夢計劃——新北市瓜山國小:
新北市瓜山國小的學童透過國泰學童圓夢計劃,實際學習如何打造獨木舟,包括數學、結構學、流體力學等科技知識,以及美學、手作工藝的融合,並將在地金瓜石閃亮金礦、東北角海藻/海洋生物的意象,呈現在船體上。
經歷過造舟、彩繪及親自下水划槳的過程,培養出孩童的抗壓性、表達能力和主動找尋資源的能力等,幫助偏鄉學童除了留下難忘的記憶外,也成就勇敢做夢、實踐目標的精神。
- 國泰學童圓夢計劃——屏東加祿國小:
屏東加祿國小的獨輪車隊學童,透過國泰學童圓夢計劃,自行擬定要前往金門「騎獨輪車環島」、挑戰環島 100 公里的計劃,並在二位老師的陪同下,每天就算跌倒也持續練習,最終完成目標,培養出學童強韌、永不放棄的精神。
- 國泰卓越幸福計畫——新住民及其二代卓越幸福計畫:
部分新住民媽媽及其二代面臨經濟弱勢、生活適應、求職困難等困難,成為社會上較弱勢的族群,也難以讓孩童認識媽媽的母國、文化。
國泰卓越幸福計畫補助親師生團隊「回外婆家」,透過返鄉之旅讓新二代認識自己的母國,並在回國後共同交流、分享,幫助新二代在過程中逐漸認同自己的多元文化背景、感受到平等的關懷。
原住民族語司儀人才培力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為了促進族語保存,以及增加各公開場域的族語能見度,特開設「族語司儀人才培力」課程,除了提供免費課程,由專業老師帶領口語表達、聲音、肢體語言、儀態等訓練外,還準備獎品、獎金,鼓勵更多人一起加入推廣族語的行列。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 X 國泰金控」影響力投資校園巡迴論壇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與國泰金控聯手合辦,邀請國泰金控各高階主管進行校園巡迴論壇,與各校與談人進行專題座談,探討影響力投資的全球趨勢、核心工具 IMM,以及永續發展的實踐、投資作法等。
2024 年論壇主題訂為:「掌握影響力投資,決戰 SDGs 下半場」,巡迴校園包括: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為青年學子帶來最新的影響力投資觀點及實戰資訊。
國泰世華 大樹計畫 Tutor CUB-線上直播金融教育
國泰世華銀行長期關注孩童平等受教權,自 2021 年起推動 CUB 線上金融素養課程,秉持著「讓金融教育沒有到不了的偏鄉」理念,招募員工擔任志工講師,以數位直播形式打破地域、時間限制,讓偏鄉學童也能接受金融知識的教育。
除了儲蓄、記帳等課程外,2024 年起也將「識詐」主題納入課程,增加學童的基礎金融知識與強化防詐思辨知能。在國泰世華銀行的努力推動下,截至 2024 年,CUB 線上金融素養課程已於全國 15 間偏鄉學校開辦、近 300 位學生參與。
國泰氣候變遷青年論壇
根據聯合國開發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的報告,認為有意義的青年氣候參與,是打破當代氣候危機的關鍵。同樣關注氣候危機、重視企業永續的國泰金控,也長期支持青年培力,並連續五年舉辦「國泰氣候變遷青年論壇」。
國泰氣候變遷青年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進行演講、經驗分享,也讓青年在現場有發聲、與專家辯論的機會,刺激青年對氣候議題深入思考,同時培養氣候視野、進而推進青年氣候行動。
員工培力(Employee Empowerment)是什麼?和人才培力的差別是什麼?
員工培力指的是讓員工擁有更多工作上的自主權及控制權,讓員工感受到自己被賦予做決策、採取行動的權力,進而提升員工在工作上的參與度及貢獻度。
「員工培力」與專注在個人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力」較不相同,員工培力較注重整體員工在工作面向上的提升。
4 種員工培力的常見作法
員工培力可以體現在各種面向、小細節中,以下舉例四種常見的員工培力作法:
- 打造安全、可信任的環境:
安全、可信任的環境指的是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場所且符合健康規範,且員工可以在職場空間中感到被尊重、被重視,同時也和管理者有良好的溝通渠道,可以安心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也能獲得管理者誠實、有益的回饋。
當員工被看見、也能自由發表意見時,會增強員工的自信、創新能力,進而發揮自身最大潛能。
- 賦予員工自主權:
員工自主權代表員工可以自己做決定、自由採取行動,這讓員工感到被信任,也能彈性地依照自身情況調整工作節奏,例如:自行安排上下班時間、工作任務完成順序等,進而提升工作產能。
- 提供員工工作上或專業能力所需的精進訓練:
持續提供員工在專業能力上所需的訓練,除了能讓員工提升工作能力、帶來更好的工作表現外,也是向員工傳達「企業重視、也願意投注資源在你身上」的正面訊息,讓員工感受到自身的潛力及發展可能性。
- 透過認可激勵員工:
在員工表現良好時,適時提供認可激勵員工,除了可能使員工持續重複良好的表現外,也會讓員工感覺自己的努力是有回饋的。
相反地,若員工表現良好卻沒有受到相應的認可,則可能會失去繼續維持良好表現的動力。
員工培力的重要性
新世代員工注重的不再只是薪資的高低,企業文化、工作環境以及工作能帶給自身的成長等也成為其關注重點,因此員工培力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透過員工培力,員工可以感受到企業對自身的重視、投資等各種正面效果。
根據 Zenger Folkman的研究顯示,當企業較不重視員工培力時,不僅員工參與度會降低,且只有 4% 的員工願意額外付出努力;相反地,當企業願意關注、提升員工培力時,則有 67% 的員工願意投注額外努力在工作,對企業生產力帶來重大影響。
政府的員工培力計畫及案例
除了企業注重員工培力外,公部門也逐步將員工培力納入其推動的重點方向,以下舉例說明:
交通部員工協助關懷意識培力組裝課程
交通部為提供給員工更安全、友善及健康的職場環境,將各項公部門與自我關懷、心理健康促進等課程整合,讓有需要的員工可以自行選擇、在線上完成課程。
桃園市政府主管培力班
桃園市政府了解主管在職場上的影響力,因此提供「主管培力班」,提升主管關懷員工的技巧及敏感度,包括:非口語溝通、傾聽、同理及觀察等能力,進而更好地管理、輔導員工,打造更健康、友善的職場環境。
企業、民間機構的員工培力計畫及實際案例
台灣福興 X One-Forty
主要生產安全系統與門鎖的福興企業,共有 1,300 名員工,其中有 200 多名菲律賓移工,為了降低移工們的語言隔閡及增加實用技能,福興與 One-Forty 合作,為移工提供專屬打造的中文課程、理財課程及中文教材,大大降低了學習中文的門檻。
在課程進行的數月間,移工經常在課堂中展現對福興企業的認同,不僅在聽力課程中快速發現老師唸的數字是福興的電話號碼,也在作品中融入福興的 logo,呈現出員工培力的正面效果。
台糖員工教育訓練與培訓課程
台糖公司提供員工豐富的教育訓練方案,包括:數位教育推廣、在職進修補助及外語進修學費補助,鼓勵員工持續精進個人能力、終生學習。
此外,公司內部也根據各單位不同的業務需要,辦理各式相應的訓練,幫助員工的專業知識、核心技術能力不斷成長,同時讓企業價值、競爭力不斷提升。
國泰金控 DEI 小鎮
國泰金控將員工視為最重要 的資產,在疫情、數位轉型、AI 衝擊等大型挑戰下,堅持「Place for all」理念,打造 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小鎮,提供員工多元、公平、共融的職場環境,同時也重視員工福祉、關懷員工身心健康,讓每個國泰人都能安心發聲、充分發揮潛能。
國泰金控在員工培力上的努力及成果,也獲得 《富比士》「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的肯定,首次進榜就擠進全球百大,榮獲第 75名,成為今年台灣榜單唯一進入百大、歷屆名次最前的企業。
結語
培力能幫助我們提升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動力、產能及自我實現感,讓我們對生活、工作都有更高的滿意度;對於社會而言,也能帶來更多的貢獻,讓社會更加進步、蓬勃發展。
在這個注重個人成長及持續學習的時代,培力將會是越來越重要的趨勢,也是 企業永續策略的重要方向之一,若能儘早熟悉培力的概念及運用,相信在個人成長、保護自身權益上,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
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