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益的定義及做法有哪些?企業做公益活動的幫助為何?
本文將介紹社會公益活動的 5 種常見面向、企業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的 3 大幫助,以及國內外企業的社會公益實例

社會公益的定義
社會公益指的是「社會公共利益」,可以泛指有利於整體社會或不特定多數人的共同利益,而社會公益活動就是有利於大眾共同利益的活動,例如:偏鄉教育推動、藝術文化保存等。
社會上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無法全仰賴政府實現,例如:貧窮、環境保護、醫療資源缺乏及社區培力等,而這正彰顯了社會公益活動存在的重要性。由企業、非營利組織等推動的各類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上許多需要關注及解決的議題,注入了關鍵助力、加速整體社會進步的步伐。
企業社會責任(CSR)可透過社會公益面向實踐,但 CSR 的面向又更加廣泛,除了社會公益/慈善責任外,還包括了環境責任、倫理責任及經濟責任。
社會公益活動的 5 種常見面向及案例
社會公益常可見落實於教育、醫療保健、環保、藝術文化及國際發展的面向上,以下將分別介紹各面向的具體範例:
教育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透過社會公益活動,除了可以讓一般學子獲得更完善的教育外,也能保障偏鄉、弱勢學童的受教權益: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大樹計畫
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自 2004 年開辦「大樹計畫」,推動學童平等受教權、扶助臺灣偏鄉弱勢學童,支援偏鄉弱勢學童的學雜費、課業輔導費等,讓國家幼苗能安心就學。
除了實質面的獎助學金支持外,歷年來基金會也照顧學童的心靈層面,舉辦親子教育公益講座、出版親子教育宣導書籍、募集童書,以及辦理全國性作文比賽等各項活動。
「大樹計畫」除了獎助學金捐贈,自 2011 年起也擴大「大樹計畫」受益範圍,將學校體育事務等特色教育一併納入,協助學校發展體育教育,提供學校選手訓練費、添購設備費以及參與國內外比賽經費等,以鼓勵學童爭取佳績建立自信心。
國泰卓越獎助計畫
國泰整合公益資源,自 1980 年起即開始頒發獎助學金,迄今從未間斷。國泰卓越獎助計畫提供在學學生申請,希望幫助學生突破家庭因素等限制、勇於追尋目標,同時也善用獎助計畫引導青年學子發想 ESG 永續行動、公益行動等提案,鼓勵年輕世代關注重要社會議題,培力學子以行動與社會共好。
TFT 計畫
TFT 計畫由「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推出,招募各方多元人才(無教師證或教育背景皆可)前往偏鄉、偏遠等高學習需求地區的國小,擔任為期二年的代理/代課老師,並在過程中提供相關培訓,持續培養老師解決教育現場需求的能力。
此外,TFT 計畫也期待老師們完成二年計畫後,繼續在不同領域關注、回應教育不平等的現狀,例如:在政府組織執行/倡議公共政策。
醫療保健
不論是推動醫療研究或保障弱勢就醫權益,都非常仰賴企業、社會大眾的捐款及支持:
國泰慈善基金會——捐血活動
國泰看見定期捐血、維持血庫庫存量充足的重要性,利用國泰營業據點廣布的優點,號召各地民眾、客戶一同加入捐血行列,甚至額外提供實用好禮、鼓勵更多人參與。
2024年長庚國際義診——帛琉
2024 年長庚醫院與中華長照暨偏鄉醫療基金會合作,為醫療缺乏地區提供國際義診活動,義診科目包括:牙科、眼科及中醫等。
環保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環保行動的重要性也逐漸提升,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大眾共同投入及努力:
淨灘活動
截至2024年為止,國泰世華銀行已連續六年舉辦 13 場淨灘及環境教育活動,橫跨臺灣各縣市、多處海岸。以 2023 年二場淨灘活動為例,就撿拾了 388 公斤的海洋垃圾,並響應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的海洋環境保護計劃,統計垃圾種類、數量,供專家學者分析、釐清污染來源。
藝術文化
藝術與文化能夠刺激人們的思考及創造力,是社會持續蓬勃發展、進步的重要推進力,需要眾人的支持;此外,在文化遺產、文明的保存上,也非常仰賴政府、企業等有計畫性地投入資源、進行維護:
國泰金控——新世紀潛力畫展
國泰金融集團為提供學生創作平台,同時推動美術教育,舉辦「新世紀潛力畫展」,邀請美術相關科系的高中職、大專院校學生參加,獲得前三名及優等獎的學生,將獲頒一萬元至六萬元不等的獎學金。
國泰雲門隨行吧
自 1996 年國泰金控與雲門舞集攜手合作,至今舉辦超過 66 場戶外公演,及 220 場社區巡演,每年到全臺不同城市鄉鎮巡演,讓大眾都有機會體驗到藝術帶來的感動,並且打破舞台與觀眾席界線,邀請民眾與舞者共舞,讓觀眾從欣賞到參與,共創每一場作品,體驗「藝術即生活」。
國際發展
透過社會公益行動、捐款等舉措,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疾病預防等方面,帶來深遠的影響力及實質的幫助:
國泰人壽、鴻海集團捐款資助「越南疫苗資金」
在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民生停擺的時期,越南疫苗採購進度落後其他國家,越南政府發起募捐活動來募集購買疫苗的資金,國泰人壽、鴻海集團等企業紛紛響應,,希望幫助當地儘早控制疫情、恢復經濟。
企業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的 3 大幫助
讓企業的 ESG 表現更上一層
若企業想做好 ESG,公益活動/慈善事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對應到了 ESG 中的 S,也就是社會責任(Social),當企業善盡社會責任,透過公益活動對社會福祉做出貢獻時,將幫助企業的 ESG 表現更加亮眼。
將社會公益納入營運方針的企業,呈現出企業除了財務利益外,也希望發揮社會影響力、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比如幫助偏鄉教育、落實環境保護等,也會讓投資更加青睞。
提升企業形象
長期投入且持續拓展社會公益活動範圍的企業,不僅會帶給社會大眾良好的公司形象,也可能提高銷售量/品牌忠誠度,在影響力投資逐漸受重視的趨勢中,也較易受到投資人青睞。
提高員工留任率與敬業度
當企業支持的非營利組織理念,與員工在乎的價值一致時,將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在招募員工時,也能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關鍵。
讓員工參與志工服務,也能帶給員工使命感、成就感以及快樂,同時提升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及忠誠度;此外,參與公益活動的員工為解決社會問題,可能激發更多創意思考,進而培養員工的靈活思考、創新能力。
國泰金控在社會公益上的成果與積累
圖片來源及說明:國泰金控 2019 年-2022 年的公益總支出分別為 4.5 億、4.31 億、5.98 億、4.8 億。
國泰金控不僅長年堅持推動既有的社會公益活動,並持續觀察、發現需要幫助的社會角落,秉持著「給人幸福,就是幸福」的精神,希望透過完整的志工網絡,回應更多需要幫助的社會需求。
國泰金控透過公益活動,具體落實《國泰金控社會共融政策 》關注的氣候、健康、培力三大面向,並定期追蹤成效,希望幫助社會持續朝共榮共好的願景邁進,以下將列舉各式公益計畫、活動:
國泰「學童圓夢計畫」
學童圓夢計畫自 2013 年開辦起從未間斷,鼓勵偏鄉、非山非市國小的學童們勇敢做夢並努力實現, 希望在圓夢計畫落實的過程中,讓學童親自體會「持續努力、挑戰目標、突破困境」的成長,培力出學童的韌性及終身受用的能力。
圓夢計畫將重點放在實踐計畫的過程,因此未限制圓夢計畫主題,通過審核的每份提案都能獲得 10-20 萬的圓夢金。
國泰世華「越南大樹計畫」
國泰世華銀行與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將「推動學童平等受教權」的大樹計畫,自 2008 年起推展至越南,截至 2024 年,已頒發超過 1.8 萬份獎助學金、累積捐贈金額超過新台幣 1,500 萬元。
越南大樹計畫攜手越南在地的「勸學會」,媒合出越南當地需扶助的弱勢學童,希望這份跨越國界的溫暖,可以照亮越南弱勢學童的求學之路。
國泰人壽越南公司「國泰 Thịnh Trí Thành Tài」獎學金計畫
在越南開展業務的國泰人壽越南公司,為了幫助家境困難但表現優異的大學生,推出「Thịnh Trí Thành Tài with Cathay」獎學金計畫,截至 2023 年已發出數千份獎學金、數十億越南盾。
除了上述計畫外,國泰人壽越南公司也為其他年齡段的學子規劃其他獎學金計畫,並捐贈濾水器、自行車等給學校及學生。
國泰氣候變遷青年論壇
國泰金控重視企業永續,很早就意識到氣候變遷是這個時代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與此同時,長期支持青年培力的國泰金控,也看見了青年行動力在未來氣候行動中將扮演的關鍵角色。自 2020 年起,每年舉辦「氣候變遷青年論壇」,並因應時事聚焦不同永續議題,讓年輕世代勇敢發聲。
2024 年第五屆論壇,以「From Science to Action:從氣候科學思辨、加速淨零行動」為主題,鼓勵青年在氣候科學的基礎上,針對氣候變遷問題發想創意、行動及解決方案。
此次論壇也邀請了企業、社會的「氣候行動先行者」分享實務經驗,讓青年認識到不論是大型政策或日常生活的舉動,都會是非常關鍵的氣候行動;論壇的另一亮點——「氣候思辨擂台」,也刺激青年進行思辨、向先行者提問,同時讓青年的聲音被聽見、回應,整體獲得青年超過九成的滿意度。
國泰世華藝術中心
國泰世華銀行為「贊助支持本土藝術,推廣提升藝文風氣」,設立了國泰世華藝術中心,為大眾、藝文界提供一個優質的展覽空間,舉辦各式畫展、藝文講座。
除了提供藝文團體、個人等對象申請展覽外,中心也每年邀請台灣藝術家展出作品、支持本土藝術,並每月開辦「藝術講堂」及不定時舉辦「藝文講座」、「藝術家對談」等,期許為社會的美學養成、藝術教育做出貢獻。
國際企業在社會公益上的實際案例
Google 非營利服務
Google 非營利服務開放讓「已註冊為慈善機構的非營利組織」申請 Google 非營利版帳戶,一旦申請的組織通過 Google 驗證,就可以免費使用 Google Workspace、Google Grants 廣告計畫、YouTube 非營利計畫等產品。
非營利組織可以透過 Google 非營利產品,進行募款、推廣理念,並接觸到更多的潛在支持者。
Apple 全球志工服務
Apple 為全球各地的非營利組織、慈善機構提供支援,鼓勵 Apple 員工投入志工服務,而 Apple 也會將員工擔任志工的每一小時、捐贈的每一美元,換算成等值的捐款,再次捐贈給相同的組織/機構。
截至今日,Apple 已為全球 44,000 個組織成功募款、提供志工服務,其中包括:烏克蘭人道援助、愛爾蘭唐氏綜合症協會、彩虹公益社等;而這項公益計畫不僅讓非營利組織受惠,參與的員工也表示,透過志工服務感到成就感、有能力付出/回饋的無價體驗。
Dell 戴爾
當戴爾員工向經過審查的非營利組織捐款時,戴爾就會進行等額捐款(每位員工每年最多捐贈 10,000 美元);在志工服務方面,員工每個季度只要服務滿 10 小時以上,就可以獲得 150 美元的代金券並進行捐款。
此外,戴爾也提供技術、配備的捐贈,例如在 2021 年就曾與台灣的「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合作,捐贈電腦、配備給偏鄉學童,讓偏鄉學童也能擁有同等的學習資源。
微軟難民幫助計畫
微軟與聯合國難民署合作,希望改善難民被數位排除(無法享受網路的便利與幫助)的處境,提供各式硬體設備與學習資源,希望能幫助難民、相關非營利組織利用數位科技,獲得謀生的技能或加速組織的運作。
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