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02-07
氣候

DEI 多元共融是什麼?了解企業多元共融 4 大好處和落實方法

本文主要介紹企業落實 DEI 多元共融的策略、好處與挑戰

DEI 多元共融是什麼?了解企業多元共融 4 大好處和落實方法
DEI 多元共融是什麼?了解企業多元共融 4 大好處和落實方法

DEI 是什麼?

DEI 是 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Inclusion(共融)的縮寫,同時也是幫助企業檢視這三個概念的框架,在中文被稱作「多元共融」。

DEI 多元共融的核心概念,是讓不同背景的員工,都能在職場上受到接納與支持,進而使所有人都能自由提出意見、充分發揮自身能力。

多元(Diversity)

「多元」是指員工屬性的多元性,包括:性別、年齡、種族、性取向、身體能力等,都是提升職場組成多元性的背景屬性:

  • 性別/性別認同:除了提升各性別間職場比例的平衡外,也包含創造讓任何性別認同(包含但不限於:非二元性別、流動性別、跨性別者等)的員工都可以感到舒適、被接納的環境。
  • 年齡:不以年齡作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勝任的標準,接納、尊重每一個年齡層的員工。
  • 種族:不對任何種族的員工存在歧視或刻板印象,尤其更應禁止因歧視衍生的言語或行為。
  • 性取向:尊重且不應刺探、猜測員工的性取向及相應的隱私,並避免針對任何性取向的冒犯性言語、表現。
  • 身體能力:應注意辦公空間的設置、工具是否能夠滿足具有身體殘疾的員工之生活所需,例如:為仰賴輪椅移動的員工建制無障礙坡道、為無法直接用眼睛讀取文件的視障員工提供點字或語音文件等。

公平(Equity)

「公平」是指公司應給予每個員工相應的待遇,使所有人能夠在職場上有一致的立足點、出發點。

應注意的是,DEI 中的 Equity 是中文「公平」的意思,與「平等」並不相同:

  • 公平:考量到族群、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提供不同的資源,讓所有人可以在相同的高度上一起競爭。
  • 平等:不考慮人與人之間經濟、身分等背景條件落差,皆給予每個人同等的對待,也就是所謂「齊頭式的平等」。

共融(Inclusion)

「共融(亦有被翻譯為包容)」是指職場上無區別地容納所有族群,讓員工能在職場上自在地做自己、表達自己、以及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受到重視,不會有孤身一人、不時被他人惡意揣測的的心情,進而對企業產生歸屬感。

除了企業文化、職場環境尊重所有類型的人以外,也應致力讓所有人有同等的升遷、加薪門檻,進而使高階主管的組成是多元且公平的。


企業為什麼要做 DEI?從四大好處告訴你

好處一:增加人才吸引力

  • 76%的求職者和員工表示,「具有豐富多元性組成的工作團隊」是選擇就職企業時,重要的評估因素之一。
  • 32% 的求職者和員工表示不會考慮「缺乏多元性團隊的企業」。
  • 53%的美國工作者表示,DEI 是選擇公司時重要的參考因素,而這個傾向在年輕的族群上尤為顯著:Z 世代占 77%、千禧世代占 63%。
  • DEI 表現良好的企業,不僅能留住現有優秀員工外,還能透過員工吸引到更多在乎 DEI 的潛在人才,有66%的員工和求職者,對於員工闡述的企業 DEI 表現,有更高的信賴程度。

好處二:提高企業競爭力

  • 隨著越來越多員工、求職者在乎 DEI,有著良好 DEI 表現的企業,有更大的機率能夠吸引到更多優秀求職者。
  • 擁有多元背景的工作團隊,可以產出多個截然不同的觀點,並進行討論、腦力激盪,讓團隊在發想或執行任務時更加靈活。
  • 當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生命經驗與思考切角時,有更大機率能夠同理客戶的想法,研究也顯示,團隊中若有與客戶相同種族的成員,理解客戶的可能性將是兩倍以上

好處三:改善員工滿意度

  • 在黑人、西班牙裔、白人的族群中,分別有71%、72%、52%的人(皆過半),認為自己任職的公司應在增加團隊多樣性上,有更多作為。
  • 受到公司信任的員工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感,進而有更高的使命感,能夠更有動力、快樂的工作。
  • 根據報導表示,對企業的多元、共融表現滿意的員工,敬業程度是不滿意員工的兩倍。
  • 78%的員工認為企業優先考慮 DEI 很重要,而其中的 53% 的員工認為「非常重要」。
  • 對於 DEI 沒有認知的企業,可能會無意識地因偏見,對不同背景的員工產生侵犯或有傷害性的行為,使員工失去安全感、感覺不被尊重;相反地,認真做 DEI 的企業,則能消除有傷害性的行為、提供員工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好處四:增加企業獲利

  • 根據麥肯錫公司的《Diversity Matters》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種族的多樣性與更好的財務表現呈線性關係,高階主管的種族多樣性每增加 10%,稅前盈餘就會增長 0.8%。
  • 同樣由前份報告指出,英國企業高階主管的性別多元化每增加 10%,稅前盈餘就會增長 3.5%。
  • 根據研究指出,管理團隊多元化水準高於平均的公司,在創新收入上比低於平均的公司高出 19%。

從業界趨勢與現況看 DEI 的重要性

不同產業在多元共融上的現況與困難

在產業的多元共融表現上,職場中的男女性別比一直是被關注的指標之一。不論是女性升遷困難,或女性主管比例低等等,都是高階主管男女比例懸殊的原因之一,也是各產業在多元共融上可以持續改善的關鍵點。

以下就美國三個不同產業的女性就業、主管比例等現況,做簡單比較、說明。

  • 醫療保健產業

    現況:醫療保健產業的女性比例持續高於其他產業,根據研究,該產業的底層員工女性比例超過三分之二、高階主管的女性比例有 53%,較產業平均高出 18%。

    此外,女性員工流動率也較其他產業低,而在外部招聘的女性占比上(34%-47%)也與產業平均相近。

    面臨困難:最高管理階層的男女比例較其他產業懸殊(有色人種女性尤其弱勢),且外部招聘的女性比例也有下降的趨勢,這兩者的表現都會對該產業日後的女性晉升、與在職場的占比,產生深遠的影響。

    COVID-19 時期,就業女性因承擔更多家庭責任、在職場上更感倦怠的情形,在醫療保健產業尤為嚴重,缺勤、離職的比例也因此提高。

  • 公共與社會產業

    現況:在公共與社會產業的各階層職位中(包含底層員工、中階經理、高階主管等),女性任職比例是在整個就業市場中表現最佳的。而在經理級別中的升職、離職、招聘率,已經達到男女比例相近的階段。

    面臨困難:與男性相比,女性高階主管明顯承擔更不合理的家庭責任,尤其在疫情的衝擊下,公共、社會部門的更多女性感受到更顯著的倦怠,提出離職或卸下主要責任的比例逐年從 25% 上升至 33%。

  • 媒體及娛樂業

    現況:在媒體及娛樂業中,女性占比有 49%,且在初階職位中女性晉升為經理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女性為 6%、男性為 3%),使得該產業的女性經理比例較平均高出 11%。

    面臨困難:該產業存在明顯的玻璃天花板,不僅女性晉升高階主管的人數有限,外部聘用男性作為高階主管的人數也高於女性,導致高階主管的女性比例不到十分之三。

    產業中一半的女性認為該產業對兩性的標準不同,但高階主管幾乎都是男性且沒有相同意識的情形下,仍難以改善現況。

此段雖以職場上的男女性別比切入,呈現不同產業的數據對比,提供讀者從單一切角更深入了解 DEI 落實現況。

但應注意,DEI 並不只關注性別平等,尊重族群與身分背景的差異、支持員工擁有良好的職場環境、致力讓每一個人有公平的競爭機會等面向,也都是企業落實 DEI 不可忽視的重點。

金管會呼籲提升女性董事比例

在金管會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 年)」中,其中一項措施就是推動「董事性別多元化」,並列出以下時程,呼籲企業逐步提升女性董事人數:

  • 2023 年:申請上市櫃掛牌公司者,董事會應至少有 1 名不同性別的董事。
  • 2024 年:董事屆期改選時,應至少委任 1 名不同性別之董事。
  • 2025 年:上市櫃公司任一性別之董事未達三分之一時,須於年報具體揭露原因及相應措施。

多元共融願景獎(DBTA):台灣首創企業 DEI 評比獎項

多元共融願景獎(Diversity for Better Tomorrow Awards, DBTA)由深耕多元共融領域十年的女人迷在 2022 年首次發起,是台灣首創企業 DEI 評比獎項,目的在打造一個多元共融的世界,並為了鼓勵各種規模的企業都投入規劃 DEI 政策,特別將企業獎分為「外商企業」與「本土企業」兩組,各自做評比。

該獎項採用人權戰線(Human Right Campaign, HRC)發布的企業平等指數(Corporate Equality Index, CEI)中的關鍵指標,作為多元共融願景獎的評量項目。


企業如何落實 DEI ?麥肯錫提供五大策略

策略一:增加各代表職位的多元性

此項策略的核心在於增加領導階層(例如:高階主管、一線管理人員、董事會)的組成多元性,及改善有如「斷裂踏板」的升遷管道。

要達成上述目標,需透過擬定適當的目標、多樣化名單及流程變革,制定公平的任命、招聘及接班計劃,麥肯錫進一步提出以下建議:

  • 資料處理分析: 針對企業所需/缺乏的能力,以數據作為制定任命、招聘及接班人事計畫的根據,而非依憑感覺、經驗。
  • 可視化指標:透過互動式儀表板將指標清晰呈現。

  • 大規模再培訓:對公司內部進行大規模再培訓,藉由培訓提升員工整體對多元共融的認識後,制定出新的招募人才方式(例如:招募管道、應聘資格等),來延攬過往無法觸及的多元人才(例如:多元性別、不同階層年齡等)。

策略二:強化領導者的共融力

此項策略的核心在於,有意識地讓有決策權的領導、管理階層,增加「共融性領導力」。

具體作法有:

  • 無意識偏見訓練:訓練領導階層,增加其對「快速對他人下判斷的心理捷徑」的認識,並透過意識到這件事,減少對他人的偏見。
  • 將「共融性領導力」列入績效評估:讓共融力成為核心工作能力,並將其具體化、列入績效評估,藉由領導階層有意識地實踐共融、樹立榜樣。

策略三:制度公開透明化、實現機會均等

此項策略的核心在於,讓員工感受到「獲得機會的公平感」,這是留住且培育多元化人才的關鍵。

機會公平感可以透過「可能達成的透明升遷、薪酬制度」,獲得提升:

  • 改善招聘、晉升制度:培訓評估人員辨別「受無意識偏見影響的決策」的能力,審核現有的招聘、升遷制度,並指出其中帶有偏見、歧視的行為,提升制度的公平性與透明度。
  • 給予支持:提供員工「獲得晉升」所需的協助,例如:培訓、指導或對單親家長的支持等彈性/客製化的協助。

    在實務面上,若是想了解,員工需要什麼支持、提供的協助是否有效,可以透過員工體驗/滿意度調查來蒐集資料與評估成效。也可觀察人事的相關數據(例如:留任率、活動參與度及升遷率等),評析是否能提供給員工「真正需要的支持」。

策略四:積極處理職場的偏見、歧視等問題

此項策略核心是積極處理職場的偏見、歧視問題,進而使員工最大化發揮個人能力、潛能。具體作法如下:

  • 零容忍政策的落實:制定對受害者完整支持、對加害者施予懲處的政策,並確保政策的貫徹落實。
  • 認識微侵犯的各種形式:透過了解可能侵犯他人的言語或行為,加強所有人對微侵犯行為的「識別、揭露、解決」能力。
  • 建立開放、歡迎的規範:制定出良好的語言、行為標準,並鼓勵員工實踐、互相監督。

策略五:培養具歸屬感的企業文化

此項策略的核心在建立平等開放的文化,讓員工充分發揮各自獨特的能力。具體作法如下:

  • 管理階層的支持:藉由管理階層清晰的言語和行動,傳達其對不同族群、個人的多樣性支持,建立起一對一或員工之間的連結,避免員工感受到落單。
  • 看見並培養多元化人才:為多元化人才量身定制培育計畫,鼓勵其貢獻獨特優勢,使其感受到被重視、更真誠地投入工作。

實踐 DEI 可能遇到的困難

困難一:缺乏資源

原因:

  • 如本文其他部分所描述,實施 DEI 計畫包括:大規模再培訓員工、重新制定招募制度等,種種行動都需要額外資源,包括:資金、人力、時間等,若缺乏足夠資源,很難具體落實 DEI 政策。
  • 不像企業內部其他項目或團隊有具體的目標與成效,如:增加利潤、客戶數量等量化效益,DEI 政策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具體成效,所以容易在資源分配上被忽略、淪為次位順序。

解決方法:

  • 對高階管理層傳遞 DEI 價值,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或資源重新分配。
  • 招募對 DEI 有所瞭解且願意投入努力的員工,增加 DEI 政策執行的人力資源。
  • 優先執行最具影響力的 DEI 政策,在有限的資源下達到效果最大化。
  • 主動尋求外部資金,專供 DEI 政策使用。

困難二:DEI 計畫很難完美無缺

原因:

  • 即使領導 DEI 計畫的高階主管了解也重視共融的價值,也有貫徹計畫的決心,仍可能受到以自身經驗出發的視角影響,難以全面掌握多元族群的需求。
  • 在 DEI 計畫發展初期,缺乏足夠的數據和指標,使得政策在制定上難以完善。

解決方法:

  • 積極定期地與不同族群背景的員工進行交流,幫助 DEI 領導者取得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和建議。
  • 透過 DEI 計畫執行過程中獲得的資訊,持續評估、調整內容。

困難三:潛意識的偏見

原因:各式存在於潛意識中的隱性偏見,導致領導者在制定、員工在執行 DEI 計畫時,無法做出客觀的判斷

解決方法:實施員工培訓計畫,幫助員工看見「無意識的隱性偏見」,盡可能列出所有形式的隱性偏見與其成因,例如:確認偏誤(傾向相信支持原本理念的資訊)、原型偏見(認定某性別或某族群特別適合某些任務)等,提升員工自我審視、決策的能力,降低直覺式、無意識的偏見判斷。

困難四:難以評斷 DEI 計畫的成效

原因:相較於利潤、客戶數量增減等客觀數據,DEI 計畫較難有相應的具體指標,因此在制定計畫時容易缺乏實際目標,導致計畫成效難以追蹤、衡量。

解決方法:

  • 在計畫推動的同時,定期累積、分析相關數據,並隨時根據實際情形調整評估成效的方式。
  • 搭配 DEI 計畫,使用目標設定框架與原則(如 OKR SMART),幫助員工將 DEI 計畫拆解能較具體的執行目標。

    同時,讓員工共同參與目標訂定的過程,也能增加參與感、讓其了解努力的方向,進而改善員工沒有具體成效作為實質目標的困境。


企業 DEI 案例分享:海內外企業如何落實多元共融?

國泰金控

策略

  • 國泰 DEI 小鎮

    打造「Place for All」概念的 DEI 小鎮,讓任何背景、資歷的員工都受到國泰的支持,進而在職場上一展長才。不僅由總經理擔任里長伯出席「里民大會」,傾聽員工感受、達到高階主管與員工的透明溝通,還導入遊戲化的學習平台,以抽獎、學習假的方式,鼓勵員工進修學習。

  • 混合辦公模式

    國泰金控以數位轉型為核心,搭配文化轉型,顛覆傳統工作模式,打造不受限的彈性工作型態。並將辦公模式的決定權下放給各部門主管與同事,讓各單位可以按業務性質,自由選擇天天進辦公室,或者輪流在家辦公。

  • 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國泰集團為了全方面照顧員工,自 2017 年啟動 EAP,提供員工完整的協助方案與安心的諮詢服務。2022 年國泰集團諮詢總人次為 275 次,其中協助的議題多集中在情緒調適、家庭照顧、生涯工作等議題面。使用過諮詢服務的員工中,也有超過 9 成以上表示非常滿意使用 EAP 服務。

  •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

    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導入ISO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訂有相關管理計畫與管理要點,並設立職業安全委員會,定期接受職教育訓練確保執行力。

    國泰健康安全職場措施可分為四大類:

    • 心理健康:定期評估員工心理健康,並提供 EAP、醫師面談、舒壓課程/服務。
    • 身體健康與人因工程:定期健康檢查並提供相關硬體(如:座椅),還設有各式運動社團、活動,鼓勵員工保持運動習慣。
    • 彈性工時:員工擁有彈性工時的選擇,並可依照需求申請遠距辦公。
    • 職場安全:安排員工接受急救課程、疏散演練,並在職場備有完善急救設備。

    獲獎紀錄

    微軟 (Microsoft)

    策略

    • 員工方面

      成立九個員工資源小組,分別就:LGBTQIA+、黑人、殘疾人士、軍人、亞洲人、西班牙裔與拉丁裔、女性、原住民、家庭與工作共生的族群或面向,幫助員工之間建立連結,並提供量身打造的內部支援。

    • 人才培育

      獲獎紀錄

      :2023 年最佳多元化企業執行長獎項( Best CEOs for Diversity 2023)。

      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