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01-14
永續金融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是什麼?一篇看懂健康促進的重要性和落實案例

本文將說明健康促進的 3 種策略、5 項行動領域,並介紹台灣目前健康促進的現況及實際範例

健康促進超越了針對個人的治療行為,著眼於更宏觀的組織、社會及政治層面的參與,目的是讓人們有能力掌控並且改善健康的過程,進而提升整體社會的福祉及生活品質。
健康促進超越了針對個人的治療行為,著眼於更宏觀的組織、社會及政治層面的參與,目的是讓人們有能力掌控並且改善健康的過程,進而提升整體社會的福祉及生活品質。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是什麼?

健康促進是讓人們有能力掌控並且改善健康的過程,其目標在於提升政府、社區及個人應對各種健康挑戰的能力,進而提升整體社會的福祉及生活品質。

健康促進超越了僅針對個人的護理治療行為,並著眼於更宏觀的組織、社會及政治層面的參與、介入措施,像是:制定健康公共策略、創造支持性環境、加強社區行動及培養個人健康技能等。

現今社會中,不健康飲食模式、久坐工作形式、運動量減少、氣候變遷導致自然災害頻傳等情形逐漸增加,導致公共衛生環境面臨挑戰,而健康促進也因此成為各國重視的議題及責任,並紛紛將其納入重要政策方向之一。

健康促進的演進

在世界各國意識到「危害健康的行為與疾病,無法透過醫療模式預防,而應以生活方式、環境、醫療保健組織、人類生物學等領域著手」後,各國對公共衛生領域逐漸重視,促使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1986 年於加拿大渥太華召開了第一屆健康促進會議,並於會議上通過了《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奠定了健康促進的架構。

《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將健康促進行動定義為:

  1.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包括立法、財政政策、稅收及組織變革。
  2. 創造支持性的環境。
  3. 激勵民眾參與、結合社區資源,將健康透過活動、機制導入社區中。
  4. 提供資訊、教育等發展個人健康技巧。
  5. 調整健康服務的對象,不再以患者為限,而是將醫療資源提供給全體國民。

截至今日,健康促進的落實不僅讓全球的公共衛生重心,從防治「傳染病」進階到防治「非傳染性疾病」(又稱慢性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也讓各國逐步制定各項健康促進公共政策,包括支持社區健康促進行動、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等,幫助建立健康觀念、營造健康環境。

健康促進為什麼重要?

健康促進為什麼重要

健康促進幫助人在健康相關議題上,更有能力去察覺、掌控、判斷及處理,並進一步帶來以下好處:

預防慢性病

儘管醫療技術與資源不斷進步,每年死於慢性病估計仍有 4,100 萬人,包括心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除了持續進行臨床治療外,積極預防患病才是有效改善現狀的辦法。

藉由健康促進的落實,人們將有能力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快察覺應針對身體狀況做出什麼處理等,進而達到預防慢性病的效果。

改善健康狀況

當人們對健康知識了解得越多,知道飲食、運動、睡眠等會對健康產生多大的影響,同時也能更敏銳地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時,就更有能力做出正確的健康決策,例如:高齡者選擇專業教練進行體能訓練、工作壓力太大的上班族適時求助心理諮商師等,進而實現更健康、舒適的人生。

提高生活品質

健康促進幫助人們改善健康狀態、打造更健康的身體,讓我們能夠享受沒有疼痛/體力充沛的身體,擁有自由的行動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從而帶來更高的生產力、自我價值感,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減少過早死亡

不健康的生活型態,例如:抽菸、飲酒過量或飲食高油高鹽等,都可能提升罹患癌症、慢性病、憂鬱症等機率;相反地,當我們能夠選擇、採取對自己健康有利的行動,甚至改變整個生活方式時,就很可能降低罹患疾病、過早死亡的風險。

透過預防來降低醫療成本

長壽已是現代社會的趨勢之一,藉由健康促進落實的健康生活型態,將有機會降低罹患各種癌症、慢性病等的風險,減少退休後三天兩頭就要跑醫院的機率,以及負擔高額藥費、手術費、住院費等醫療支出的可能。

推動健康促進的 3 種策略、5 項行動領域

健康促進策略

《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將健康促進明確定義為「使人們能夠增強對健康的控制並改善其健康的過程」,並提出以下 3 種策略、5 項行動領域,作為行動的框架:

策略 1、健康溝通

健康溝通指的是提升人們對健康的認知,同時說服、幫助他們做出重要的健康決策。常見的形式有口頭或書面,例如:醫生向病人詳細說明病況及接下來能夠採取的做法、健康檢查手冊,或是搭配當地地區文化/語言所製作的健康宣導文案等。

策略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策略通常會以特定目標族群為主,並提供該目標族群所需的健康知識,達到預防、早期介入治療的效果,例如:物資較缺乏的社區,就提供營養、體育相關課程,從而達到預防糖尿病發生的機率。常見形式有:講座、課程、研討會等。

策略 3、政策、制度和環境的變化

透過政策、制度和環境的改善,打造更有利健康促進的整體社會環境。三項內容分別說明、舉例如下:

政策:

包括立法、徵稅或監督等,例如:制定「國小周邊人行道禁菸」政策,降低學童吸到二手菸的機率。

制度:

制度的改善指的是從根本改變「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採取創新的技術、打造全新的計劃等。

環境:

環境變更較為直觀,像是:增加市內公園數量、加強腳踏車車道安全性、提升學校供應餐點的食材新鮮度等。

行動領域 1、調整健康服務對象

健康服務對象從過往的患者,擴大為全體國民,讓所有人不論健康或罹患疾病,都能獲得相關資源,重點在於及早介入去預防、管理疾病,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或更大程度地減緩患者的痛苦。

行動領域 2、創造支持性的環境

支持性的環境指的是「讓人更容易做出健康決策的環境」,包括生理上可獲得的實質幫助、心理上/人際關係上的支持,因為當做出健康決策的難度降低時,人們更有可能選擇有利健康的行動。例如:在員工餐廳以較低的價格提供健康餐點

此外,消除環境中不利於採取健康行動的因素,也是營造支持性環境的關鍵之一,像是:規劃專用自行車車道,降低騎自行車上路的危險,將提升民眾騎乘自行車的意願。

行動領域 3、發展個人健康技巧

首先,人們需對健康具備基本的認知,在遇到可能有害/有利健康的情形時,才能知道該採取什麼行動、何時該行動,逐步學習如何照顧個人健康的技巧

此外,在實踐健康促進上,管理財務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因為財務健康是建構健康生活的基礎,學習理財規劃、定時進行財務檢測,才能讓我們有更穩健、從容的健康生活。

行動領域 4、強化社區行動

強化社區的功能,將生活在同一社區、或有相同健康困擾的人組織起來,互相照顧、提供彼此支持;甚至可以團結起來、向外發聲,爭取團體利益、促成政策制定。

行動領域 5、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由政府帶動的行動往往更具號召力,可以透過立法、擬定政策、規劃預算等方式,帶動地方的健康促進推廣、提供相應資源(包括:活動預算、教育資源等),幫助全體國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

台灣推動健康促進現況

台灣健康促進政策,是按照人的生命週期做規劃,除了推出符合各年齡層所需的健康促進場域支持之外,也為所有年齡層提供城市、社區、醫院三場域支持性環境,達到全場域推動健康促進的成效。

以下介紹各年齡層的健康促進規劃:

衛福部各年齡層的健康促進規劃

截圖來自衛福部

母嬰親善機構

研究發現,母乳哺育不僅能讓五歲以下的幼兒死亡率降低 13%, 還能讓兒童感染、得慢性病的機率較低,同時擁有較高的智商、未來收入潛力也較高。此外,母乳哺育也幫助產婦子宮恢復、降低產後出血機率,甚至可以降低產婦得到乳癌、卵巢癌、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

因此,為了照護產婦、也給每個嬰兒生命最好的開始,衛福部致力於創造讓母乳哺育成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並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步驟」,推動國內母嬰親善醫院,希望終止醫療機構提供免費/低價的母乳替代品,並藉由十大步驟的執行,改變醫院、產科機構。

在衛福部的大力推動下,截至 2024 年有 138 家母嬰親善醫院仍持續提供服務。

健康促進學校計劃(教育)

健康促進學校場域,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於 1995 年開始持續推動的「健康促進學校計劃」,其定義健康促進學校為「一所學校能持續地增強它的能力,成為一個有益於生活、學習與工作的健康場所」,並同時涵蓋以下六大範疇:

1.學校衛生政策:組成工作組織制定學校健康政策。

2.學校物質環境:提供並維持良好、安全無毒的校園環境。

3.學校社會環境:教導學生如何在群體中互動,進而形成支持性社會網絡。

4.社區關係:學校與家長、政府機構、地方健康服務機構等的聯繫狀況。

5.個人健康技能:提升學生的健康技能,包括教導其對健康促進的認知、採取正向的健康行為。

6.健康服務:掌握師生健康狀態、採取措施,協助其獲得健康最佳狀態。

在衛福部與教育部攜手推動下,截至 2023 年已有超過 4,000 所健康促進學校,其中有認證獲獎的學校相較於未獲獎的學校,在各種健康促進行為上,例如:運動、熬夜、刷牙、抽菸等,有顯著的差異。

健康職場

開始工作後,許多人每天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職場,因此職場健康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推動健康促進的優先場域之一,並致力打造更健康、安全、具支持性的工作場所。

世界衛生組織建立的職場周全健康促進推動模式,強調在職場推動健康促進,應包含生理/心理工作環境、個人健康資源及企業社區參與等層面,例如:增加運動性社團、企業會議提供無糖飲料、設置按摩服務等。

自 2003 年開始推動健康職場的國民健康署,截至今年已認證超過 8,528 間公司,並持續規劃各項健康職場獎項、認證,鼓勵企業持續在職場推動健康促進。

高齡友善城市/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

高齡階段的友善環境營造,除了協助長者在就醫時,消除生理/心理的障礙外,也期盼健康照護機構管理者及員工能提供其有尊嚴的健康照護服務,讓長者感受到友善、尊重與支持。

長者健康促進同時也包含了預防科學的角度,若能規劃讓長者即時獲得關注、協助,就能在許多疾病發生前,達到預防、延緩失能的效果,從而降低長照系統負擔。

根據 2024 年統計(截至 2023 年),台灣已有 1,173 家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且持續推動各項高齡友善照護服務,包括:成立長者自我健康管理社團、設置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提供長者營養教育等。

衛福部長者健康促進

截圖來自衛福部

橫跨全年齡層的健康城市、健康社區、健康促進醫院,期盼結合政府政策、民眾凝聚互助及醫療專業協助,讓全場域健康促進推動更臻完善,以下將進一步介紹三場域的健康促進計劃:

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的概念是由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倡導,並說明健康城市指的是不斷創造、改善、並擴大社區資源,幫助人們相互支持的城市,因此健康城市的定義是以「過程」為重,而非單一結果,只要有健康意識並致力改善,不論其當下狀態如何,都可以定義為健康城市。

以連續榮獲「地方政府辦理學校健康促進」特優城市的新北市為例,其政府單位、學校等持續培養學童健康觀念、習慣,包含口腔保健、視力保健、正確運動/飲食習慣等,在落實學校健康促進上持續深耕,可做為其他縣市的典範。

在國際上,可以英國倫敦為例,倫敦採取一系列措施實現更好的交通體驗,包括在地鐵站新增 24 個以上的無障礙通道、車廂中的輪椅專用空間、超過 8,500 台巴士都配備有自動輪椅坡道,甚至還提供免費接送的服務。

健康社區

根據衛福部定義,健康社區指的是激發民眾主動參與地方事務決策的機制,由居民作為社區健康促進的主要推力,主導各項健康決策、建立能夠支持健康生活的社區環境,並互相支持。

健康社區的營造重要性在於「民眾的主動關心、參與」,因為若民眾只是被動接收專家提出的建議,無法真切滿足民眾的健康需求;反之,透過民眾熱心、積極地參與,則能夠增進社區的發展。

像是台北市北投區因應高齡化社會,推出的銀髮族減重、舞蹈、太極拳等課程,不僅增加長輩活動量,更活絡了彼此的感情、形成社群支持網。

健康促進醫院

根據衛福部定義,健康促進醫院是指將醫院從單純的醫療功能,提升為健康功能,善用醫院與人的接觸機會,透過醫院文化、組織架構等的轉變,讓所有進出醫院的人(包括患者、員工等),都能額外獲得健康獲益。

健康促進醫院相較於過去被動的接受看診模式,主動提供預防疾病的關懷,目的在於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浪費每一次可能發現疾病的(就醫)機會。

台灣健康促進的實際範例

國泰人壽校園遊戲化反毒宣導計畫——永續校園計畫

國泰人壽與國教署聯手發起「永續校園計劃」,並與已有百萬名中小學生使用的 PaGamO 平台合作,推出反毒線上任務、全台最盛大反毒電競賽,成功將反毒知識以「玩中學」的方式推廣出去。

針對幼兒園,國泰將反毒觀念融合在歌詞與舞蹈中,編製「反毒小英雄操」、「陌生人的糖果不要拿」歌詞等,並同時推出「反毒小英雄集點卡」,提供親子共學反毒知識契機。

了解更多:國泰金控永續經營制定的健康促進計畫

五正四樂——學童健康心理及生活型態

國教署推動「五正四樂」,關注學童的健康身心狀態,五正指的是:「正向情緒、參與、關係、意義與成就」,而四樂則是:「樂動、樂活、樂食與樂眠」,呼籲學校和家長生理、心裡都應共同關注,甚至可親子共學、一同健康促進。

除了口號,教育局、國小等也以此主題舉辦各項比賽,例如:五正四樂海報設計、漫畫比賽等,加強推廣、提升師生正向心理健康。

苗栗縣竹南鎮「健康出巡、快樂遶境」——健康促進社區

苗栗健康促進案例

截圖來自衛福部—100 個愛的故事

苗栗縣竹南鎮衛生局在一場宣導防疫的話劇比賽後,因為效果非常好,將社區裡的退休志工們都召集起來做話劇社團的成員,每個阿公阿嬤一有社區聚會,就會組團演出「蔬果 579 是靈丹妙藥」的劇本,凝聚了社區的感情也深化了健康概念。

此外,竹南鎮衛生所還在社區辦理「每戶一道菜聯誼活動」,讓居民交換蔬果 579 的食譜外,還能定期聚會、更加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台灣杜邦觀音廠戒菸專案——職場健康促進

台灣杜邦健康促進案例

截圖來自衛福部—100 個愛的故事

推動健康促進工作多年的台灣杜邦公司觀音廠,深知推動戒菸的挑戰性,但憑藉著公司高層的支持、將戒菸納入公司政策,並搭配不同階段的輔導期(戒菸課程)、追蹤期(訪視)、執行期(全廠實施無菸害政策),在短短二年內,就幫助許多員工戒菸成功。而在戒菸政策納入公司政策近 10 年後,工廠的吸菸率也從 42% 降到了 25%。


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