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11-29
氣候

企業碳盤查該如何落實?達到 2050 淨零排放,企業可以這麼做

本文將帶你完整認識碳盤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際執行

碳盤查是什麼?

碳盤查是一種收集碳排放數據、計算總碳排放量的方法,企業可以透過碳盤查,了解自身產品或服務的總碳排放量。 以下是我國環保署在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 中,針對不同的碳盤查對象,提出的四種碳盤查標準:

  • 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

    由環保署制定,將我國實務層面與國際標準接軌,提供我國企業一個可依循的標準化原則。此標準適合環保署公告納管事業的業者,以及金管會指定揭露的對象。

  • 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 (GHG Protocol)

    由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 與世界資源研究院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WRI) 共同發起,旨在提供一個管理溫室氣體的最佳框架,包含如何衡量、報告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ISO 14064-1:2018

    由國際標準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制定,提供溫室氣體量化和報告的標準。

  • CNS 14064-1:2021

  • 由標準檢驗局參考 ISO 14064-1:2018 制定。


碳盤查包含哪些範疇?

在進行碳盤查時,可以參考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 (GHG Protocol) 分類的三個範疇:

  • 範疇一:直接排放

    因製程或廠房設施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來自企業自身可控或擁有的排放來源。例如:燃燒燃料、公務車移動所產生的廢氣。

  • 範疇二:間接排放

    企業從外部購買能源時,該外部能源的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主要來自企業上游供應商,例如:電力、冷氣、蒸汽等。

  • 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

    此範疇包含了上述兩範疇以外的所有間接排放,包含企業組織的上下游廠商的各種活動。例如:上游廠商的運輸配送活動、下游廠商為產品加工等。

範疇一、二是目前碳盤查的主要範圍;範疇三因牽涉上下游廠商,難以掌握,目前較少列為盤查範圍,實際上卻是最大宗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頭。


碳盤查與「碳足跡、碳中和、淨零排放」的關聯性

「碳足跡」、「碳中和」與「淨零排放」是 3 個環環相扣的重要名詞,除了在減碳過程中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和碳盤查有著不同的連結:

碳足跡

指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以二氧化碳當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CO2e) 作為單位,在台灣常用來標示個人(飲食、交通、消費等)或產品/服務的總碳排放量。

碳盤查與碳足跡相同,都是要計算碳排放量的總量,只是在範圍上會有不同:

  • 「碳盤查」是以組織(例如:工廠、企業)作為盤查對象
  • 「碳足跡」則通常會針對產品/服務的完整生命週期作計算

碳中和

指企業所製造的二氧化碳量,被其他移除等量二氧化碳的減碳行動所平衡。「碳中和」目的是讓二氧化碳總量不再增加,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常見方法有購買碳權、投資再生能源來換取碳抵換額度等。

在碳中和行動中,「碳盤查」與「碳足跡」都是負責計算、盤點碳排放量的重要角色,不論是要讓企業或產品達到碳中和,都需先了解目標對象的碳排放總量現況,才能掌握需要抵消的二氧化碳量。

淨零排放

與碳中和的抵消理念相同,但淨零排放的對象不只限於二氧化碳,而是涵蓋了所有的溫室氣體種類。抵消方式有:碳捕捉技術、復育森林/海洋等碳匯等。 不論是碳盤查、碳足跡、碳中和,或其他與減碳相關的活動,期待達成的終極目標皆是「淨零排放」。


為什麼要做碳盤查?

大氣中不斷升高的溫室氣體濃度,導致了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而氣候變遷又帶來了各種極端天氣現象。若不做出任何改變,在溫度持續上升的情形下,氣候帶來的災害只會一次比一次慘烈。 碳盤查的功能是幫助企業釐清自身碳排放來源與總碳排放量,知道有多少碳排放量需要被抵消後,才能進一步擬定「淨零排放」策略,讓溫室氣體濃度不再持續上升。

碳盤查帶來的好處

掌握企業碳排放量分布與總額,以利制定減碳計畫

就像減肥需要先知道體重和身體組成,才能制定最佳的減肥計劃一樣,企業要擬定減碳策略,也需要先掌握碳排放現況,接著才可以設立目標、找出高排碳環節進行改善。

用實際數據展現企業減少碳排的成果

當企業有了經認證的減碳前後數據對比,就能讓投資人、大眾直接了解企業為了「淨零排放」付出的努力與獲得多少成果。

提前因應法規要求做好準備

在達到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路上,法規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嚴格,若能提前完成碳盤查,了解自身在碳排放方面的優勢與劣勢、著手改善,未來面對法規的修改就不會手足無措。

確保企業國際競爭力

不論是歐盟從 2023年開始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俗稱碳關稅),或是跨國企業開始要求供應鏈揭露碳排放等國際情勢變遷,都顯示了碳排放量將是未來每間企業都應清楚掌握的資訊,做好碳盤查已成為與國際接軌的新關鍵。

提高企業聲譽

執行碳盤查會展露企業對於碳排放量和環境的重視,是一種負起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可能獲得更多投資人或消費者的青睞。


碳盤查怎麼做?

若企業受到環保署或金管會要求,必須強制進行碳盤查,本身卻毫無經驗的話,可以考慮尋找碳盤查的專業顧問,以確保碳盤查結果禁得起第三方檢驗,也不會在過程中遇到問題卻求助無門。

若你沒有完成碳盤查的急迫性,或你想要在找顧問前,先對流程有基本認識,可以參考下方我們根據《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環保署溫室氣體盤查與登錄指引》所整理出的簡單步驟:

  1. 組織邊界、營運邊界界定: 依據碳盤查規範,界定要盤查的範圍。例如:若碳盤查目的是為了回應跨國企業要求,就可將該跨國企業產品的生產廠房界定為盤查目標範圍。

  2. 基準年設定: 可從過去資料選定具有可信數據的年度作為基準年,作為企業檢視減碳成效的基準。

  3. 排放源鑑別: 將排放源依照直接排放(範疇一)、間接排放(範疇二)與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進行分類,以避免有重複計算、疏漏或錯誤的可能。

  4. 排放量計算: 此階段需先選定計算方式後,再蒐集活動數據。若選擇排放係數法的話,則需再決定採用排放係數的來源(有多種資料庫)。

  5. 數據品質管理: 避免計算、紀錄、量測、數據、單位不一致等錯誤,有效鑑別錯誤,並提升盤查結果可信度。

  6. 文件化與紀錄過程: 將盤查時的方法、假設、程序、數據、等過程都記錄下來,除了供內部日後查閱方便外,也有助外部機構審核。


誰需要做碳盤查?

若企業受到環保署或金管會要求,必須強制進行碳盤查,本身卻毫無經驗的話,可以考慮尋找碳盤查的專業顧問,以確保碳盤查結果禁得起第三方檢驗,也不會在過程中遇到問題卻求助無門。

碳排放量不僅會受到法規越來越嚴格的約束,也會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一部分,以下舉兩個面向為例:

  • 商品價格的競爭力: 在未來,不論是商品出口到歐洲需要繳交碳關稅,或是碳排放量過大被政府徵收碳費,這些碳排放成本都會無可避免地反映在商品價格上。 若企業無法透過碳盤查掌握自身碳排現況、擬定減碳策略,商品將在價格上失去競爭力。

  • 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跨國企業已開始要求上下游供應鏈廠商,揭露、甚至降低自身的碳排放,不願配合的企業將被排除在供應鏈選擇之外,逐漸遭市場淘汰。

碳盤查是時代進步下,所有企業都必須完善的環節,若能提早熟悉,相信企業會更有餘裕地面對新時代的挑戰。


台灣企業落實碳盤查的困境

無法額外撥出預算進行碳盤查

碳盤查需要企業花費額外的金錢、時間來推動,若企業尚未被政府要求強制進行碳盤查,許多股東會認為「自願進行碳盤查」,只是徒增開銷,與企業營利目標相衝突的非必要項目。

沒有專業的人才

碳盤查在台灣尚未普及,熟悉流程或操作細節的人才並不多,中小企業若沒有多餘的預算找專業顧問提供碳盤查服務,只憑藉企業內部現有員工進行計算,往往會有缺漏,縱使有專業的計算系統軟體,也不一定有人會操作。

上下游廠商難以掌控

在碳盤查觀念還未普及的現在,縱使企業能夠精準計算自身碳盤放量,可能也難以要求上下游廠商積極配合,就算配合提供了數據,該數據的正確性也無法精準驗證。

查證量能不足

目前國內僅有 7 家查驗機構,儘管政府已積極輔導,並預估在 2023 年底會有 18 家機構加入,仍舊難以因應快速成長的碳盤查需求。


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