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10/23

2025國泰資產管理高峰會-另類市場中的韌性收益

D場精華摘要

私募信貸的新機運:資產抵押貸款的崛起

張嘉文(PIMCO)

一、私募信貸市場正快速擴張:

資產管理規模(AUM)已突破20兆美元,為私有市場最大資產類別。而真正增長引擎轉向資產抵押融資(ABF)(房貸、車貸、信用卡、學貸、甚至飛機租賃 ) ,以「真實且具殘值」的實體抵押品為基礎,擁有三大核心優勢:
(1) Defensive(防禦性強):有實體抵押品支撐,具備殘值保護 。
(2) Diversified(分散性高):由成千上萬筆分散小額貸款組成,風險分佈廣 。
(3) Durable income(現金流穩定):多數資產按月支付利息,提供穩定現金流 。
相較於與景氣高度連動的企業貸款,ABF 與日常經濟活動相關,因此具有更強的抗波動特性 。

 

被動指數基金:目標是獲得市場回報,通常管理費用較低。

傳統主動管理:試圖透過預測來選股,以超越市場回報(Outperform)為目標,但通常費用較高,且經理人表現差異大。

因子投資:價格反映了市場參與者的總體預期,因此價格含有關於不同證券之間預期回報差異的可靠資訊。因子投資找出從價格中系統地提取資訊的方法,這些資訊可用於整個投資流程,以提高預期回報並管理風險。

      

二、 ABF的崛起是金融體系變動的結果:

  

銀行退場:2022年起,高利率和監管要求使美國銀行縮表、減少放款,非銀行業者(資產管理公司)填補空缺。
消費者體質改善:美國家庭在金融危機後積極去槓桿化,房價大幅上升創造超過 15 兆美元的新增房屋淨值。高品質(Prime)借款人的違約率處於歷史低位 ,且這類型借款人較不亦受到總體經濟影響,而造成違約率大幅拉高。
ABF 目前平均利差仍在300-700個基點,且多與長期固定利率掛鉤,有助於在未來降息時維持收益水平。ABF 投資四大黃金賽道:包括 住宅房貸(貸款成數低,抵押品安全邊際大)、消費信貸(針對資產負債表健康的屋主族群)、數位基礎建設(資料中心、雲端、AI 伺服器租賃)及航空融資(租金收益可達9-10%,平均租期達8-12年)。

     

私募不動產市場收益潛力:全球趨勢與亞洲洞察

Justin Wai(Blackstone)

一、全球不動產市場:

自2022年經歷「寒冬」以來,估值平均下滑約20% 。但 Blackstone 觀察到市場正在轉向「謹慎樂觀」,復甦基礎已成形 ,復甦三大支柱:
(1) 利率回落房地產貸款利率已從2023年的9%降至約 5%,資金重回市場 。
(2) 供給收縮:美國多戶住宅新開工案量自2022年起減少 66%,加上建築成本幾乎翻倍,為價格築底創造條件 。
(3) 資產現金流回升:核心不動產(住宅、物流、數據中心)隨著租金穩定和入住率改善,恢復收益成長 。

二、投資焦點轉移:

傳統辦公室在指數比重已降至約 25%,增長動能已轉向三大新經濟資產:
(1)租賃住宅 (Rental Housing):住房短缺400-500萬戶,高建築成本限制供給,帶來強勁且具防禦性租賃需求 。
(2)工業與物流設施:熱點轉向「再工業化」,製造業回流帶動三至五倍的倉儲需求 。
(3)資料中心 (Data Centers):AI 運算與雲端服務需求暴增,一次 ChatGPT 搜尋的能耗是 Google 搜尋的十倍,電力與機櫃空間成為「新黃金資源」 。

三、看好亞洲雙引擎:

 

低利率、薪資上升的日本(飯店與住宅市場強勁)與憑藉人口紅利、城市化浪潮的印度(物流園區與辦公資產) 。

另類市場中的韌性收益

張嘉文(PIMCO) / Justin Wai(Blackstone) / 傅伯昇

一、私募不動產的價值:

 

私募房地產可能提供投資人長期實體資產的穩定性,避免公開市場 REITs 股價的每日波動和市場情緒干擾。其穩健性在市場劇烈震盪時,可能為投資組合帶來防禦力。

 

二、私募信貸納入投資組合:

近來私募信貸的報酬率大致上高於公開市場債券(例如:澳洲公開債券約 6%~7%,私募信貸可達 9%~10%)。配置私募信貸的關鍵在於分散化,應採「多產業策略」(multi-sector approach),靈活配置於企業債、資產抵押貸款、高收益債與槓桿貸款。目前,直接貸款(Direct Lending)報酬率有所回落(約 8%~9%)。

三、資產抵押融資(ABF)在高利環境下表現更突出:

 

在保守經濟環境中,有潛力的私募策略應從三面向切入:選擇具結構性優勢的產業、保持風險防禦性,做好主動資產管理。透過充分盡職調查與交易結構設計,即使市況保守,也能尋獲兼具報酬與防禦力機會。

四、私募投資的風險管理原則:

 

「本金安全」至關重要,評估私募資產應遵循四大原則:(1)定價(Pricing):合理價格本身即是緩衝。(2)資產(Asset):深入了解標的特性與市場狀況。(3)信用(Credit):審慎評估借款人品質。(4)司法管轄(Jurisdiction):考慮不同地區的法律保障差異。

揭露事項與免責聲明

報告為國泰世華銀行 (下稱 “本公司”提供相關部門的內部教育訓練之參考資料,並非針對特定客戶所作的投資建議,且在本報告撰寫過程中,並未考量讀者個別的財務狀況與需求,故本報告所提供的資訊無法適用於所有讀者。 本報告係根據本公司所取得的資訊加以彙集及研究分析, 本公司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本報告中所提出之意見係為本報告出版當時的意見, 邇後相關資訊或意見若有變更, 本公司將不會另行通知。本公司亦無義務持續更新本報告之內容或追蹤研究本報告所涵蓋之主題。本報告中提及的標的價格、價值及收益隨時可能因各種本公司無法控制之政治、經濟、市場等因素而產生變化。本報告中之各項預測, 均係基於對目前所得資訊作合理假設下所完成, 所以並不必然實現。本報告不得視為買賣有價證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的要約或要約之引誘。 國泰金融集團 (下稱 “本集團”) 所屬各公司可能個別基於特定目的且針對特定人士出具研究報告、提供口頭或書面的市場看法或投資建議 (下稱 “提供資訊”) , 鑑於提供資訊之單位、時間、對象及目的不同, 本報告與本集團其他單位所提供資訊可能有不一致或相牴觸之情事;本集團所屬公司從事各項金融業務, 包括但不限於銀行、保險、證券經紀、承銷、自有資金投資、資產管理、證券投資信託等。本集團各公司對於本報告所涵蓋之標的可能有投資或其他業務往來關係, 各公司從事交易之方向亦可能與本報告不一致, 讀者應審慎評估自身投資風險, 自行決定投資方針, 不應以前述不一致或相抵觸為由, 主張本公司或本集團其他成員有侵害讀者權益之情事。
2012年7月27日 金管證投字第1010033031號函
台北市松仁路7號B1 TEL:+886 8722-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