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01/17

理財規劃全攻略,七步驟實現個人財務目標

本文將介紹理財規劃的重要七步驟、六種主要的理財規劃領域,以及理財規劃帶來的好處

理財規劃是什麼?

理財規劃是一份幫助實現未來財務目標的客製化計劃,內容應包含個人全面性的財務狀況審視、長/短期目標訂定,以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策略,包括如何創造收入、規劃支出、減少債務和管理風險等,並會隨著市場、生活的變化做相應調整。

理財規劃的最大用意是將生活中所有的財務領域整合起來,例如:投資、稅收、儲蓄、退休、遺產、保險等,除了讓投資人對於自己的財務狀況有完整的掌握外,也更清楚如何充分善用自己的資產,來達到各種長短期目標,同時也為未來可能的潛在風險做好準備。

完善的理財規劃也能強化社會安全網,因為當國人可以自行累積退休金,就更有自理能力而不需仰賴政府補助,並進一步降低政府財政負擔。

投資人可以自行制定理財規劃,但若能借重財務領域專業人士的建議,可以讓計劃更加完善,同時也能提供投資人精準的指導。此外,智能顧問也是近年更方便、易上手的理財規劃好選擇。

理財規劃的好處

● 掌握個人財務狀況

透過理財規劃,投資人不僅能全盤檢視當前的財務狀況,了解自己有哪些資產可以進行規劃、為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做好準備,也能讓投資人透過落實、追蹤理財規劃進度,時時刻刻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變化。

● 增強行動信心

確認自己的財務全貌、訂定出策略後,對於個人經濟能力能達到的目標會更有把握,也能更有信心的做出財務決策。

以「準時退休」為例,若將退休納入理財規劃的一環,為幾歲退休、準備多少退休金制定出詳細書面財務規劃後,投資人在落實退休計劃上,就可以消除遲疑、直接採取行動,也對準時退休有更高的信心。

● 專注於財務目標

在沒有完善的理財規劃時,投資人可能會因為市場的波動(例如:每個人都在加密貨幣市場獲利),害怕自己錯過賺錢的機會或蒙受損失,就倉促地下了不夠謹慎的投資決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但在有了清楚的理財規劃後,投資人可以知道自己正朝著目標前進、完成了多少進度,就比較不容易受到短期市場變化的影響,也能夠更專注、貫徹在自己的財務目標上。

● 激勵儲蓄動機

理財規劃不是靜態的,而是需要定期追蹤、適時調整的動態計劃,而在這個定期檢視計劃進度的過程中,投資人可以直接看見自己堅持儲蓄累積下來的存款、定期定額投資的 ETF 資產,體會到就算每個月存/投入的並不多,只要持續進行、加上複利的效果,一樣能有不錯的成果,激勵投資人保持儲蓄的動機。

● 及早把握更好的投資機會

當養成良好、固定的理財習慣,除了對自己的財務能力更了解外,也會逐漸熟悉投資理財的觀念、時事、甚至社交圈等,進而可能透過認識的理財顧問或在市場出現機會時,第一時間掌握投資機會,並熟練快速地在自身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調整投資組合、提高投資報酬率。

以金管會規劃中的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 Account, TISA) 為例,也是希望國人能養成固定的投資習慣、更加活用個人資產,因此預計透過減免各式收費的方式,來鼓勵國人儘早參與投資市場。


理財規劃怎麼做?七大步驟快速上手!

若從來沒有接觸過金融市場,對於理財規劃也很陌生,可以參考以下七大步驟,快速建立自己專屬的理財規劃:

步驟一、檢視自身財務現況

檢測財務健康

理財規劃的第一步是先全面檢視自身的財務狀況,這一步驟是理財規劃的基礎,也是後續實現長短期目標的重要參考。

個人財務狀況不僅包含收入、資產、負債等,也包括個人生活中會持續影響財務狀況的事件、支出。詳細項目主要有以下幾項:

● 現金流:

就是一段時間內的收入和支出,若每月收入和開銷不固定,可以一年的總數除以 12 來計算每月現金流。

● 淨資產:

淨資產產就是「資產-負債」

○ 資產:有價值的財產,例如:房屋、汽車等

○ 負債:未繳的帳單、各種貸款等。

● 稅務狀況/規劃:

除了固定要繳納的稅費要納入計算外,也應留意是否有可節稅卻未做規劃等情形,可以從報稅表等文件整理、檢查。

● 投資狀況:

包括投資的獲利或虧損情形。

● 潛在必要支出:

一些未來可預見、可能的支出,例如:屋況不佳要重新整修、明年可能會結婚等。

此外,也可以先透過國泰財務健康促進網站 進行財務健康檢測,了解自己的財務健康指數,並在做理財規劃時納入考量、提出給顧問參考,找出可以更加優化的方向。

步驟二、建立具體財務目標

投資人應確定自己理財規劃的目標為何,而且可以規劃短、中、長期等不同階段的目標,例如:資助小孩出國念書、買房、60 歲退休目標等,並排出每一項計劃的優先順序。

● 短期目標:一年時間或更短,可藉由存錢、節省開支的方式達成。

● 中期目標:一到五年,適合採用定存或債券等方式來實現目標。

● 長期目標:五年以上,因為具有時間優勢,可選擇各種投資來獲得比上述方式更高的報酬、完成目標。

若不太確定如何為自己的目標訂定金額,可以嘗試國泰世華銀行提供的 理財目標試算服務,試算結果不僅會計算出預計的花費,也會參考你偏好的投資方式來估算你與目標的距離,例如:每月應存多少錢、還有多少資金缺口等,加快你實現目標的腳步。

步驟三、持續記帳、追蹤現金流

確保自己掌握理財規劃進度、現金流的方式,就是要持續記帳、追蹤並記錄進度,若在過程中發現預算常常超支,可以快速參考 50-30-20 預算法則 來規劃支出,將收入劃分為三部分並指派特定用途,具體實行方式如下:

● 50%:將 50% 收入用於「需要」的事物上,例如:健保費、房租、食物等。

● 30%:將喜歡、想要的東西所花費的支出,限制在收入的 30% 內,例如:新衣服、串流平台訂閱、旅遊等。

● 20%:剩餘的 20% 則無論如何都要存起來或用於償還債務,不論是存緊急預備金、房子首付款、繳納汽車貸款等。

步驟四、為每個財務目標制定行動計劃

每一項財務目標都需要有具體的行動計劃,當計劃是周詳、可達成的,就會讓人更有動力執行。在確立完成每項財務目標所需的成本後,就可以開始制定行動計劃,例如:縮減開支、增加收入、規劃資產配置等方式,並依照每項目標的優先順序、完成期限,做先後實現或同時進行的安排。

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計劃過程中停滯過久而遲遲沒有開始執行,白白喪失「儘早執行」可以帶來的時間優勢。

步驟五、準備緊急預備金

緊急預備金是幫助投資人保持財務彈性和空間的重要保險,生活中可能會有許多突發狀況,例如:失業、臨時住院開刀等,需要用到大筆現金,此時準備好的緊急預備金就可以達到緩衝的效果。

緊急預備金的關鍵在於可以快速取用,所以應以活存、現金為主,而金額範圍則可抓個人三至六個月的生活費,並根據其他附加條件決定是否準備更充裕的預備金,例如:是否已婚/有小孩等。

步驟六、債務管理

若手邊仍有債務尚未清償,那麼制定償還債務計劃、嚴格遵守,就是理財規劃中的優先事項之一,因為當投資人的負債越慢清償完畢,其要負擔的還款金額就越高。

但債務並非都是不利於投資人,在做理財規劃時,可依據債務對投資人帶來的影響,來決定如何處置:

● 有利的債務:若投資人善於投資理財,懂得利用債務增加手邊現金流、提升個人資產價值,就可按規劃逐步清償。

● 不利的債務:若投資人財務狀況已不佳,債務又持續利滾利、讓財務狀況惡化,投資人就應正視該債務、儘速處理,確保個人資產止損、向上累積。

步驟七、定期調整/監控財務計劃

理財規劃是一個持續的動態計劃,不僅市場會持續波動,個人的財務狀況也是如此,因此投資人應定期、或在重大事件時進行檢視,同時監控計劃的進度,若成果不理想或有更適合的計劃,就可以快速做調整、加速財務目標的實現。

此外,若在計劃進行一段時間後,認為成效不如預期,不妨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除了可以獲得更全面的建議外,也能避免自己的理財規劃進度停滯不前,以國泰世華的財富管理 服務為例,就可以協助投資人制定理財規劃,並由各領域專家團隊定期提供市場趨勢剖析、專屬觀點。


六種主要的理財規劃領域

參考資料 1參考資料 2

一份好的理財規劃應涵蓋個人的所有財務領域,並為每個領域分別制定不同的方向與目標,才能讓投資人透過理財規劃,對自己的財務有全面性的掌握、做更完善的整合規劃。以下介紹六種常見的理財規劃領域:

1. 現金流規劃

現金流規劃指的是管理「帳戶」的進帳與支出,透過定期追蹤個人的現金流,來做出改善的策略,並隨時掌握自己的帳戶盈餘。

應追蹤的項目如下:

● 進帳:包括投資人的所有收入來源,例如:薪資、獎金、投資收入、資金收入等。

● 支出:包括日常生活所需、娛樂等所有花費,例如:生活用品、交通費、水電費等。

● 緊急預備金:收入的一定比例應固定存起來作為緊急預備金。

● 盈餘或赤字:若有盈餘可另做額外規劃,例如:儲蓄或投資的額外資金;若為赤字則應更注意支出的調整或支出的增加。

2. 投資規劃

投資規劃是將個人剩餘的資金做投資規劃,達到妥善運用、獲取額外報酬的目標。

投資人可先試想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時間長短,也就是「我想要透過投資達成什麼目標」、「我能夠/願意承受多少損失」、「我打算在多久內達到投資目標」,接著就能分類出自己的投資風格:

● 保守型:偏好低風險、安全的投資,例如:債券。

● 溫和型:希望取得風險與報酬的平衡,願意建立綜合型的投資,例如:股票、公司債。

● 積極型:願意承擔高風險以換取高報酬,例如:股票、新創企業股權。

3. 保險規劃

保險是個人財務的安全網,提前評估個人保險需求、購買保險,例如:意外險、醫療險、人壽保險等,可以讓意外發生時,確保財務不會出現破口、確保生活品質,因此是理財規劃重要的一環。

保險規劃有以下幾個簡單技巧:

● 分析個人生活型態,找出需要的保險類型、金額

● 仔細了解保單之間的差異,例如:承保範圍、保費等

● 定期檢視個人保單規劃,確保規劃與個人需求仍相符

● 比較多家保險公司

● 確保保費支出不會超過個人預算

除了上述的技巧外,也可以透過國泰人壽提供的線上保險規劃服務,在網頁上輕鬆快速地嘗試各項保險組合,同時也能參考現成的人氣保險套餐,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保險組合。

4. 退休規劃

隨著人類壽命逐漸拉長、退休後的人生也隨之延展,無壓力的退休已成為現代人的一項挑戰,除了日常生活開銷外,年老後的醫療、長照支出都非常可觀,若未能提前做好理財規劃,恐怕難以在理想的年紀「安心退休」,因此退休規劃也是理財規劃應涵蓋的重要領域。

退休規劃可從以下幾個重點開始:

● 儘早開始投資與儲蓄,善用複利的優勢

● 定義退休後的生活型態/品質,並進一步算出每月固定支出

● 善用資產配置多元化,確保風險分散

● 定期調整計劃

5. 稅務規劃

稅務規劃的重點在於清楚自己的稅務、準時繳納,避免不必要的利息和罰款,並妥善運用各種節稅技巧,在合法的範圍內,最大程度地減少稅費。

高收入的族群因為通常要繳的稅更多,更應該注重節稅,除了定期留意課稅的相關規定外,也可參考專業人士的建議來進行節稅

6. 遺產規劃

遺產規劃是為了確保個人的資產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進行最後的分配,提前進行遺產規劃,除了能讓遺產分配清楚明白,也能預防繼承人之間的衝突,投資人可以透過遺囑、信託等方式,來達到提前規劃的效力。

遺產規劃有以下二個重點應留意:

● 指定值得信賴的遺囑執行人來為投資人管理遺產

● 詳細記錄遺囑、法律文件等所有內容


理財規劃與投資有什麼差別?

理財規劃關注的是個人全面性的財務狀況,包含:投資、保險、退休、稅務、遺產等規劃等面向,而投資僅僅只是理財規劃中的一環。

此外,理財規劃是針對未來、長期的財務需求進行管理,讓投資人能夠有更加穩健、安心的明天;相對地,投資更關注的是投資人當前的資產增加。


結語

妥善的理財規劃,不僅能幫助投資人達成長短期的財務目標,也能打造出穩健的財務結構,讓投資人在逐步落實人生目標的同時,提前為各種風險及意外做準備,從容地應對人生各個不同階段。

無論是自己規劃或藉助專業,都建議投資人儘快開始進行理財規劃,避免白白浪費了可以把握的時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