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2-22
氣候

全球暖化該如何改善?
身為一般人,我可以做些什麼達到節能減碳?

什麼是全球暖化?為什麼大家都在討論如何改善?

全球暖化顧名思義就是,全球氣溫正逐步上升的一個現象,自 19 世紀中的歐洲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溫度已經明顯 上升約 1.1 °C,且根據專家預估,若未來數十年內無法有效、迅速且大幅度地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就不太可能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C 至2°C 內。

溫度上升 1、2°C 可能帶來的全球氣候變遷,或許在非氣象學專家的大部分人眼中,是非常抽象的概念,然而事實上,人類接下來要努力控制住的 1.5°C-2°C 範圍,這中間 0.5°C 的差距,就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 2018 年這份 IPCC 所提出的《地球暖化 1.5°C》報告就指出,全球溫度上升 2°C 相較於上升 1.5°C,將面臨更劇烈的生態系統、糧食系統、衛生系統挑戰,例如:因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而造成的海洋酸化將加劇,進而影響藻類到魚類等各類物種的生長、發育及豐富度;穀類作物等糧食供應量減少,漁獲量甚至將從減少約 150 萬噸,提升至損失 300 萬噸以上。

如前所述,要減緩這 0.5°C 的暖化,就需要在近幾十年內馬上採取行動,大幅度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也成為了國際間刻不容緩的共識,各國間透過組成專家會議、擬定政策、相互監督制裁等方式,努力減緩改善全球暖化的趨勢。


為何要想辦法改善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是幾乎所以人都聽過、看過的概念,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親身體驗過全球暖化的劇烈影響,因此對於其急迫性或嚴重性往往各自有不同的認知與解讀。

然而,地球是一個生態系統,所有的變化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當全球暖化導致的極端氣候,為各地帶來極端乾旱、森林大火、糧食短缺或海平面上升時,縱使是發生在地球的遙遠另一端,最終的結果都是由全人類共同承受。

同樣地,雖然相較於承受氣候災難能力較低的未開發國家與小島,幸運身在台灣的我們,對於全球暖化目前帶來的改變大多不直接造成生命危險,但事實上許多習慣的氣候模式都正在改變,對台灣造成各種直接與間接的影響。

直接影響有例如:夏天變長冬天縮短、每年登陸台灣的颱風越來越少、洋流改變影響漁獲;間接影響則有全球因為極端氣候造成的糧食短缺,衝擊仰賴進口糧食的台灣,造成食物價格不斷上漲。這些都正是台灣也逐漸受到全球暖化影響的證明。

除此之外,根據專家的模擬與預估,若全球暖化未能減緩,全球溫度不斷上升,將會對台灣在農業、水資源、公共衛生以及漁業等,都帶來更進一步的危害。


全球暖化的成因

溫室效應是當太陽光直射地球,穿越大氣層被地球地表與海洋吸收後,反射到大氣層被其吸收,再次輻射回地球,進而使地球溫度增溫的效應。

溫室效應讓地球表面溫度維持在平均約15°C,而不至於有日夜溫差過大的情形,是維持地球上生命和有助於人類生存,很重要的一環,若是沒有溫室效應,地球表面會比現在減少 33°C,下降至 -18 的低溫

而這樣對於地球生命如此關鍵的現象,卻從 19 世紀末的工業革命開始,因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為二氧化碳)而增強,經地表和海洋反射的熱能,更大程度地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最終導致了全球氣溫不斷上升的全球暖化現況。

原本保護了人類生命的溫室效應,如今卻因人類活動劇烈化,成為了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

能夠吸收熱能、並且濃度正在逐漸上升的溫室氣體,存在於低層大氣,種類包括:水蒸氣(H2O)、臭氧(O3)、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氫氟氯碳化物類(CFCs,HFCs,HCFCs)、氫氟碳化物(HFCs)等。

值得注意的是,最主要、並會在大氣中停留 300 至 1000 年的二氧化碳,在全球暖化開始的 19 世紀末工業革命前後,存在於大氣中的濃度也有了劇烈的變化;工業革命前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約為 280 ppm(parts per million),而到了 2021 年,則增加至 414 ppm,並且主要由人類活動造成。


全球暖化是地球自然的循環還是人為的影響?

自從「減緩全球暖化、節能減碳」的概念被提出後,一路至今都仍有反對的聲音,認為所謂 全球暖化不過是一場騙局、陰謀論,主張全球氣溫上升只是地球氣候的自然現象。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在多年的研究和評估之下,關於全球暖化以及其主要是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已成為科學界的共識,在臺灣也有學者針對臺灣氣候研究,證明臺灣氣溫也實質上正在升溫;而反對者在針對比過往上升地更劇烈的氣溫上,則始終提不出其他可能原因或明確的反對證據。

而這樣的共識也成為國際間推動作為的基石,既然找到了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之一,就以減少碳排放、淨零排放等方向著手,以期能夠在還來得及之前,阻止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最糟情形發生。


全球暖化該如何改善?

針對全球暖化的改善,各國間的共識就是減碳,並自 1990 年代起就開始不斷嘗試達成協議,以期能夠透過國際間的互助努力,成功減少碳排放,阻止全球暖化加劇。1997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之締約方於日本京都舉行第三次締約方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就溫室氣體訂定排放減量目標,但因為只要求已開發國家先行減量,美國後又退出條約,最後在僅部分國家提出減碳承諾又未在時間內達標等等因素下,終告失敗。

2015 年,在第21屆締約方大會中通過《巴黎協定》,接替《京都議定書》,以本世紀末前限制全球氣溫升高在 1.5℃ 或 2℃ 內為目標,由國家自行訂定減量目標,且由已開發國家提供基金協助開發中國家,每五年訂定一次減排目標。 然而,最新研究顯示,只是減少碳排放已經不夠趕上全球暖化的速度,我們必須淨零排放才能加速趕上進度,尤其是在聯合國最新《2022年碳排放差距報告》揭示,疫情過去後的 2021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僅沒有降低,甚至反彈略高於 2019 年時,我們更需要擬定淨零排放的長期策略,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趕上之前訂定的減碳軌道。


一般民眾可以做到哪些事來改善全球暖化?

.日常生活中落實節約能源

節約能源就是減少碳排放最直接的做法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對歐洲國家進行評估,待機模式的耗電量,將在 2030 年上升至總電器耗電量的 15%,因此家中待機的家電若都能養成在出門或長期不用時,拔掉插頭的習慣,就能輕鬆省電。

.盡量步行、使用腳踏車或是大眾運輸工具

大眾運輸每日的運輸路線與趟次是固定的,換句話說,越多人捨棄自駕去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節能減碳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要抵達的地點不是很遠,也可以考慮騎 YouBike 等租賃公共自行車。

.多吃蔬果,少吃肉

在地的當季蔬果,不僅不需要過多的能量來保存冷藏,碳足跡往往也比肉品、乳製品低,多以在地蔬果取代肉食,就能降低每日餐盤上的碳足跡。

.聰明規劃旅行

搭飛機是旅途中最快速的交通方式,但卻會製造大量的碳排放,若要前往的景點不限於用飛機抵達,不妨考慮搭乘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沿途也可欣賞景點,最後回程再考慮是否搭飛機,以減少搭飛機的次數。

.不要浪費食物

浪費的每一樣食物都是能源浪費,避免浪費食物可以從了解自己的食量做起,不買超過自己食量的食物,每次只採買可以在期限內烹煮和食用完畢的食材,將食物的浪費降到最低。

.物品重複利用,做好資源回收

不論是自己再也用不到的物品,或是其他人不要的二手物品,都能夠以互易或販售的方式,讓還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能夠重複被使用,將其價值最大化。若要將垃圾做資源回收,也要按照分類好好清潔、回收,才能讓可以被重複回收利用的資源,被妥善處理,發揮回收的價值。

.在家中使用再生能源

若居住地一年四季日照充足,不妨考慮將家中熱水器換成太陽能供電,將日照轉換成加熱供水的能源,也是一種節約能源的方式。

.電動車取代燃油車

如果正在考慮換一台新車,只要確定居住地有充足的充電站與維修服務,可以將電動車納入考量,讓每一次上路都減少排放污染,也減少每年因為開車製造的碳足跡。

.聰明消費

每一次購物都是投票,慎選願意投注心力減少碳足跡的商品,這樣的選擇同時是一種支持,支持減少碳排放的積極作為,而不是燃燒化石能源與砍伐森林的行為。

.把正確觀念帶給身邊的人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若能將正確觀念傳達給更多人,讓更多人都願意做出改變,就是擴張自己力量最快的方法之一,也能夠讓更多人聽見節能減碳的必要與資訊。


我做這些事 真的可以改善全球暖化嗎?

截至今日,全球暖化確實已經帶來許多極端氣候變遷,但人類仍舊來得及避免最糟的局面發生,只是在採取行動上不能再有延遲,國際間也勢必有所共識、互相合作。 而在這個真實影響人類生存的氣候變遷關卡中,雖然相較於國家、企業,個人的能力相對薄弱,卻絕不是束手無策、只能旁觀的角色,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不是局外人,都能夠也應該為節能減碳、減緩全球暖化付出一份心力,嘗試與唯一的地球永續的共存下去。 更何況當每一個人的小舉動成為大多數人的行動,甚至累積成整個社會的共識時,會成為一股新的推進力量,帶動企業、監督政府持續積極有作為,形成一個正向循環,加速減緩全球暖化的步調。

參考資料
許世旻. 〈我們的地球真的發燒了嗎?─以臺灣近五十年以來的氣溫脈絡為探究的出發點〉. 《史穗》. 2013, (6): 頁31-60。
de Almeida, Aníbal & Patrao, Carlos & Rivière, Philippe & da Silva, David & Schlomann, Barbara & Harrison, Bob. (2011). Standby and off-mode Power Demand of new Appliances in the Market.

永續金融 國泰說到做到

國泰作為台灣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責任,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作為國泰實踐永續策略的依循。我們持續精進永續服務與商品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更為美好的永續未來。

想了解更多平易近人的ESG知識? 歡迎臉書追蹤國泰永續識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