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領先台灣的責任投資/放貸團隊

國泰深刻體認金融業於責任投資/授信所能帶動的影響力,早在2014年即成立台灣首個責任投資小組,隸屬於由董事會監管的國泰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責任投資小組負責監管整體集團責任投資策略、擬定相關政策。國泰人壽及國泰投信則由前中後台投資部門組成責任投資工作小組,持續研究國際最新責任投資相關趨勢、方法學及實務,並與國際標竿同業積極交流,以訂定具體執行方案,精進及完善ESG整合流程。

國泰世華銀行2016年設立永續金融授管科,負責評估EPs相關案件的環境社會風險,2017年更名為永續金融科,成為銀行內部推動整體企業永續與ESG相關風險管理的專責單位。

 

定期進行ESG教育訓練,強化ESG風險控管能力

國泰積極與產官學界交流,提供投融資團隊多元課程,邀請國外專家進行ESG分析教育訓練,讓投資團隊掌握ESG最新趨勢及實務,精進投資流程ESG風險控管能力,亦將責任投資納入新人教育訓練課程以幫助新進人員建立基礎能力。另外,國泰世華銀行提供赤道原則(EPs)專案融資管理規則及企業金融授信ESG規則之整合訓練教材及課程,依管理目的與實務更新。

 

提供投資團隊ESG分析工具,建置完善ESG投資環境

責任投資/授信管理需要足夠的ESG資訊及數據支撐,為強化ESG管理能力,國泰訂購多項國際級ESG資料庫,確保團隊擁有完善ESG數據及分析資料,並建立相關工具,提供團隊優質的ESG投資/授信環境。

  • 《國泰金控責任投融資領先團隊與完善資源 》

  • 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

    責任投資原則(PRI)為聯合國提出的國際框架,旨在要求機構投資人將ESG整合於投資流程中,國泰相信機構投資人有責任對金融市場及被投資公司產生正面影響力,2014年國泰設立責任投資小組為台灣首家成立之金融業者,小組由金控投資長領軍,與子公司投資高階主管共同合作,國泰人壽與國泰投信亦成立責任投資工作小組,目前已有57位成員,且有8位專責成員,2015年起國泰人壽自行遵循PRI。

     

    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作為對照表


    國泰金控暨子公司進行投資與放貸時必須遵循《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暨子公司責任投資暨放貸政策》,以善盡金融機構對利害關係人所負之責任,審慎管理環境、社會及治理(ESG)風險,追求長期投資績效,並發揮金融影響力,促進投融資對象持續提升ESG表現,貢獻全球永續發展目標,實現永續社會與永續經營。

     

    國泰責任投資/放貸流程

     

     

    國泰投資ESG管理 

     

    加強投資氣候管理 邁向零碳轉型

    國泰金控透過科學量化,以碳排基礎(Emission-base)及影響力基礎(Impact-base)設定投融資組合減碳路徑,且每5年調整減碳目標,以確保目標與2050金融資產淨零路徑保持一致。國泰金控的短中期減碳目標於2022年已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審核,並承諾2050年達成金融資產淨零排放之長期目標。

    為達到2050金融資產淨零排放長期目標,國泰金控自2018年起持續採用TCFD方法學計算投資組合加權平均碳密度(Weighted Average Carbon Intensity, WACI),並且自2020年起使用碳會計金融合作夥伴關係(The 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 PCAF)方法學計算金融資產總碳排及經濟碳排強度。在授信方面,2021年起國泰參考SBTi及PCAF之方法學,盤查授信組合碳足跡。整體盤查資產涵蓋上市櫃股權(Listed Equity)、公司債(Corporate Bond)、發電專案融資(Electricity Generation Project Financ)、商用不動產抵押貸款(Commercial Real Estate Mortgage Loan)、企業長期貸款(Corporate Loan),缺乏碳排數據資料者以PCAF方法學進行推估。

    國泰金控監控投融資組合碳排放 

    國泰金控撤資煤炭策略 


    國泰認為除了在投資流程中考慮ESG因子,實行主動所有權(Active Ownership)行動亦至關重要,包括議合、投票等與投資對象持續積極溝通的行動。透過積極對話,金融機構得以鼓勵企業提高ESG意識與透明度,並協助企業改善ESG管理,提升長期競爭力,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的同時亦有助於金融機構管理與降低風險,強化投融資組合的韌性;此外,實行主動所有權人行動亦能對投資組合產生積極影響,創造更高的環境與社會效益,因此國泰積極投入議合、投票等主動所有權人行動,期許成為台灣責任投資領導者。

    國泰多年來的投入受國際肯定,2022年「投資人議程」(The Investor Agenda)發布「投資人氣候行動計畫」(Investor Climate Action Plans, ICAP ),將國泰「企業議合」及「政策倡導」作為列為全球十大最佳實踐典範案例,國泰金控為亞洲唯一被列入的資產擁有者。

  • 《國泰金控企業與股東行動》
  • 《國泰金控氣候倡議與議合》
  • 國泰永續金融與氣候變遷高峰論壇

     

    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

    國泰金控旗下人壽、投信、產險、銀行、證券皆已簽署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皆入選證交所2022年度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國泰的盡職治理作為亦深受國際肯定,國泰投信榮獲2022 BENCHMARK《指標》「盡職治理大獎─傑出表現」、國泰投信永續高股息ETF獲得「ETF盡職治理大獎-同級最佳」。

     

    此外,國泰亦透過電話會議、座談會,參與法說會或及派員參加股東會等方式,與被投資公司經營階層溝通互動。2022 年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同仁總共拜訪2,051 家公司,共 8,411 人次參與。各子公司皆每年發布盡職治理報告,揭露責任投資與盡職治理執行情形。

     

    各公司盡職治理遵循聲明

    國泰人壽

    國泰產險

    國泰投信

    國泰世華銀行

    國泰證券

     

    各公司盡職治理報告 (含投資ESG管理及議合)

    國泰人壽

    國泰產險

    國泰投信

    國泰世華銀行

    國泰證券

     

    詳細議案數與投票狀況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逐案揭露

    國泰產險

    國泰產險逐案揭露

    國泰投信

    國泰世華銀行

    國泰證券

     

    議合獨立揭露

    國泰投信

    國泰證券

    國泰世華銀行

    國泰產險

     

  • 永續產業私募基金

    國泰投信為國內第一家獲准設立子公司發行私募股權基金之投信公司。「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100% 投資台灣永續發展關鍵產業,包括循環經濟(如汙水處理、廢棄物處理再利用)、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熱、水力、儲能)等,以及政府推動的 5+2 創新產業(如物聯網、智慧機械、長照、新農業)等亮點產業,總承諾出資額新台幣 80 億元。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基金

    ESG 是衡量企業長期經營品質的指標,2020 年疫情危機更凸顯企業照顧員工及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國泰投信與 MSCI 合作,讓投資人有機會藉國際級 ESG 服務進行永續投資,並運用股息殖利率加權排序選股,幫助投資人穩健獲利,符合投資人需求,IPO 後創下台股多項紀錄。

     

    國泰全球智能電動車 ETF 基金

    據統計,過去五年是地球近代史上最熱的五年! 乾旱和洪水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地。 因此,實施「節能減碳」已成為全球共識! 已有多個國家已承諾到 2050 年實現「碳中和」。其中一項積極的政策就是加快電動汽車(EV)的發展。 因此,我們認為智能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是必然的環保投資趨勢。 這就是國泰投信決定推出國泰全球智能電動車 ETF (00893)的原因。00893 是台灣第一檔電動車ETF。

     

    國泰證券App永續專區

    2020年起國泰證券聯手國泰期貨與國立臺北大學合作,提供機構法人ESG研究服務,運用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團隊獨家研發SEED 評比方法論,在臺灣建置第一個與國際方法論接軌之ESG評等機制。此產學合作除提供責任投資者最新ESG研究報告,更於2022年起提供客製化的「ESG議合報告」,透過與受評企業溝通也促進臺灣企業對永續經營價值的重視。此外,觀察到投資人對於ESG的投資需求持續增加,國泰證券運用攜手國立臺北大學合作的「台灣永續評鑑」相關資料,於2022年領先業界首創「永續投資」創新服務,讓投資人一目了然「永續影響力」力度,協助投資人在獲利的同時也能瞭解持股庫存在ESG永續力的展現。

     

    註:SEED 代表社會(Social)、經濟(Economics)、環境(Environmental)、揭露(Disclosure)。

    參與回饋

    對國泰金控有什麼期待嗎?歡迎將您寶貴的意見告訴我們!

    聯絡我們

    影片

    幸福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怎麼看待所擁有的。

    了解更多

    新聞中心

    請至國泰金控新聞中心,了解更多訊息。

    了解更多
    • 為提供您最佳個人化且即時的服務,本網站透過使用Cookies記錄與存取您的瀏覽使用訊息。當您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技術支援。(更多資訊請參閱隱私權保護政策,如需修改Cookie設定請參閱第四點)。